当天使穿着黑衣出现(Nathaniel Lachenmeyer)

March 10, 2008 on 5:08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第一次接触描写精神病患者的书。《当天使穿着黑衣出现》(The Outsider: A Journey into My Father’s Struggle with Madness)荣获2000年费城精神健康协会颁发的和平钟奖(Bell of Hope Award),此奖意在表彰“对于精神病患者及家人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贡献”。

Nathaniel Lachenmeyer 的父亲是一位很被看好的社会学教授,但因精神分裂症的折磨,最后流落街头、客死他乡。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儿子决定踏上探索父亲内心疯狂的旅程。关于精神分裂症,目前得到共识的一点,即主要病因是生物性,而非社会性,属于神经生物方面的疾病,主要的疗法是影响神经传导物质的抗精神药物,合并职能和社会技能训练,再辅以支持性心理治疗。虽然药物在治疗妄想和幻觉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仍因人而异,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使病人饱受某些症状之苦。作者九岁时,还未发病的父亲曾向他作过一个动人的比喻,“就像我们有时候会在曼哈顿迷路一样,有时候有些人也会在他们的脑袋里迷路,走不出来”。

精神病患者活在一个常人无法走进的世界,Lachenmeyer 追寻得到的不是父亲妄想背后的真相,而是对父亲的体谅、理解、同情和爱。“在父亲为成为游民之前,他的举止就令我感到不解,我害怕到不敢理会他,甚至因而离开他,不顾他所受的折磨。他的儿子尚且如此,我又怎能批评别人的冷漠呢?”这段赤裸直接的告白,流露更深的痛楚。

此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起人们对游民(homeless)与精神分裂症的联系的关注。在美国诸如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的大城市、或小镇市中心,常常能见到衣衫褴褛、眼神茫然的流浪汉,他们有的推着超市的手推车,里面装着破破烂烂的所有家当,有的手里拿个纸杯,沿街乞讨,有的蜷缩街头、和衣而卧,有的躺在街边地下暖气的铁栏出口上取暖,有的神情若有所思、或嘴里喃喃自语,有时还会上前与人搭讪,我在旧金山街头便曾遇过几次,每次只能以尴尬的点头微笑来回应,却完全无法理解他们说的话。

据统计,美国街头游民中,有三分之一不是患有精神分裂症,便是患有情感双极症(Bipolar Disorder)。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精神病患流落街头,原因要追溯到肯尼迪时期。出于人性化的考虑,不再把慢性精神病患终身拘禁在疗养院,肯尼迪时代通过社区心理卫生法,鼓励社会成立各种社区机构,协助精神病患重归家庭和社会。可后来随着政策的变化,尤其是里根时期大量削减社会福利预算,家庭不再有能力负担、社区机构也因预算考量减少功能,这些需要照顾和看护的病患失去了庇护所,他们本身又因病无法获得固定工作而自食其力,贫穷进而导致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病情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