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影

March 17, 2008 on 12:02 am | In 蛰居琐话 | No Comments

楼下株株绽放的梨花,洁白得眩目,轻盈惹人爱恋,下午出门前,终于了了在梨花树下留影的心愿。

去年底读 John Israel 教授写的西南联大一书(Lianda: 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时,便想把吴讷孙的《未央歌》一并读了,后来不知为何耽搁,直到这个周末。

作者吴讷孙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以笔名鹿桥写成《未央歌》,书成稿于1945年,1959年在香港首度出版,1967年到了台湾,在台湾校园引起轰动,黄舒骏的一曲《未央歌》便是脱胎于此书。因为作者坚持要用繁体直排印刷,这本半个多世纪前的小说直到去年年底才在大陆以繁体横排的格式面世,而吴先生已于2002年驾鹤西去,留下一曲未央之歌,流传至今。

《未央歌》大概是唯一一部以联大为题材联并恰创作于联大时期的长篇小说。主人公是一群风华正茂的联大学生,在烽火连天的动荡时局,在山明水秀的云南昆明,抒写浪漫纯朴的青春日记,既有散文的清雅,又兼白描的传神,浸润了理想主义的情调,最能打动少男少女的心,即使连苦闷,也是明朗而乐观的。有人说它是“乌托邦”,有人说是“失乐园”,虽然它可能与历史的原貌甚有距离,但我相信,它所传递出的那份情怀是真实真挚真切的,那股澎湃热烈的青春,具有极强的历史代表性,故才唤起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旧。

每年三月的旧金山亚裔电影节(SFIAAFF),今年有两个华人导演单元,一个是致敬王颖(Wayne Wang)导演,上映的两部新作 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The Princess of Nebraska 改编自李翊云《千年祈求》里的两个短篇,另一是纪念杨德昌单元,放映三部旧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恐怖分子》和《一一》,可惜没有我念念想看的《海滩的一天》与《青梅竹马》,唯继续期待杨德昌导演的全集DVD能早日出版。

几个月来沉浸在书斋生活里,越发不想到处乱跑,所以这次电影节参展的影片里,只挑了今天下午一场,侯孝贤的《红气球之旅》。此片是向1956年法国短片 Ballon rouge, le (红气球,by Albert Lamorisse)的致敬之作。从北京到法国学电影的年轻女导演 Song,可视为侯导本人在片中的投影,从一个外来者的视角,介入并记录巴黎的都市生活,日常平凡的细节里,蕴藉着淡淡的情绪,一点哀愁,一点敏感,一点幽默,一点寂寞。

单身妈妈 Suzanne 身上综合了现代职业女性承受的压力与艺术家易怒情绪化的特征,Juliette Binoche 娴熟淋漓的表演,风情万种。乖巧可爱的小男孩 Simon,带着早熟的忧郁气质,不知来自何处的红气球,飘忽不定的出现,其寓意可作多种解读,不确定的生活,孤独,放飞的梦想,无拘无束的自由,漂泊异乡的流浪,等等。

老搭档李屏宾的长镜头,节奏舒缓自如,摄像机跟随 Song 与 Simon 的脚步闲走在巴黎街头,诠释出侯孝贤不动声色的观看。木偶剧院的安排非常巧妙,产生一种文化间若即若离的暧昧。但配乐的主旋律重复的次数略有点多,弱化了距离和陌生感。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