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下妞到坏女孩──海伦·格利·布朗

August 13, 2009 on 7:32 pm | In 命题做文 | No Comments

她是第一位获得美国杂志终身成就奖的出版界女性

在最有影响力的80岁以上美国人评选中位列十三

她今年87岁,却仍担任世界畅销女性杂志的国际版执行总编

负责36种语言、60个版本的Cosmopolitan在全球的出版与发行

她用智慧,书写了一个优雅不老的传奇

小石城,不愿回到的过去

海伦·格利·布朗出生在美国中南部阿肯色州的小镇绿森林,4岁时与家人搬到州首府小石城,住在郊区。经济拮据、平淡乏味的小镇生活,与媒体上好莱坞明星的光鲜亮丽大相径庭,和许多女孩一样,混杂着虚荣和好强的复杂心理,海伦从小怀揣着飞上枝头的公主梦。当她成为畅销作家后,与同时代来自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都市的成功女性不同,她总是竭力撇清自己与出生地的关系,却未意识到童年的成长环境在她身上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比如,即使在找到白马王子、入主Cosmopolitan主编后,她仍保留着穷孩子节俭的习惯,反对职员外出就餐,坚持每天自带午餐便当。

母亲也许是海伦人生的反面教材。身为家中长女的克莱奥·格利,虽然学业出色,终还是敌不过家中的压力,从大学辍学,承担起照顾其他八个弟妹的责任。在婚姻上,克莱奥迎合家庭的期望,拒绝了自己更倾心的学校同事,而嫁给一个仕途光明的律师。这个错误的决定令她终生抑郁寡欢,也给年幼的海伦造成阴影。

在海伦和姐姐玛丽眼中,父亲是个亲切风趣、备受人喜爱的慈父,每年带她们去参观阿肯色州的博览会,去当地机场旁看飞机起飞,可是这段快乐的童年没有持续太久。1932年,海伦十岁时,父亲在一次电梯意外中丧生,无论精神上还是经济上,这对格利-布朗一家都是沉重的打击。婚后迫于丈夫要求、当起全职太太的克莱奥,发现自己缺乏足够的能力独立养家,又值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对女性而言,工作机会更是相当稀少,母女三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和当时许多女性一样,再婚成了克莱奥为自己和女儿寻求基本生活保障的唯一出路。

从母亲身上,海伦得到一个教训,与其为任何原因牺牲自己,不如好好为自己而活,后者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洛杉矶,单身女子的生活

1937年,母亲担忧大女儿玛丽会重蹈自己的覆辙,早早成家怀孕,囚禁在婚姻的牢笼,决定举家离开保守的小石城,去洛杉矶暂住。早已厌倦小镇沉闷无趣的生活的海伦,终于得到解脱,可贫困依旧像幽灵一样,困扰着她们。

搬到洛杉矶没几个月,玛丽患上脊髓灰质炎,变成无法正常行走的残疾人。一个无力独立养家的母亲,一个跛足、需要经常接受物理治疗的姐姐,不论海伦在中学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不论母亲对女儿寄予多少厚望,最后金钱决定了海伦和母亲一样,在大学念完一个学期后,不得不退学。她回到加州,在一所文秘职业学校半工半读,第一份工作是在洛杉矶一家电台做打字员。

虽然失去了大学深造的机会,但自学生时代便是风云人物的海伦,绝不会安于做个平凡的小职员。不过在“女权主义”还是一个陌生名词的四十年代,女人要在男性主导的职场争一席之地,海伦并没有太多空间。儿时贫寒的生活和眼前养家的压力,使海伦极度渴求经济上的安全感。在频繁更替的秘书工作中,海伦踏上了一条可预见的路──被包养的女人。

衣食无忧并没带给海伦快乐,她事后回忆,“我以为这样可以令母亲、姐姐和我自己获得永久的生活保障,……但结果证明,一切都错了。”再多花钱的自由,都只是虚幻的独立,她无法同时胜任秘书与情妇的双重角色,一年后,男人决定变卖生意,移居他乡,海伦如释重负。

战时因特殊要求,女性纷纷走出家庭,投身相夫教子以外的工作,但二战结束后,提倡妇女回归家庭的呼声再度高涨,早婚早孕成为一个显著潮流。1945年,美国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3岁,1951年,三分之一的女性在18岁时结婚,到1958年,15岁至19岁间的已婚女性已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年龄段。年轻的海伦以一种不屑嘲弄的态度看待婚姻。“有时,我觉得一个丈夫和三个孩子对我而言,远远不够。”她视结了婚的女子为循规蹈矩或长期饭票的牺牲品,并语出惊人,婚姻只是人生最糟时的保护所,“在风光无限的岁月,你根本不需要一个丈夫。”

婚姻,事业起步的基石

虽然身边的女性友人一个个踏进婚姻殿堂,跨入三字头的海伦依旧享受都市单身女子的生活。在一次应征纽约一份广告文案工作未果后,她心血来潮决定给自己换辆新车。穿上迷你裙,在洛杉矶车行试开心仪已久的福特雷鸟跑车,结果却看中更昂贵的一款奔驰运动车。最后,她几乎花去全部积蓄,用五千美元现金买下那辆她认为将掀开她人生新一页的车。海伦的预感的确没有错。不久,她遇到了后来的丈夫,大卫·布朗。海伦相信,最初吸引大卫的不是自己的女性魅力,而是这辆车。“这一疯狂的购买,肯定大大震撼了我的新朋友。”

35岁的海伦摇摆在独身的骄傲和结婚的渴望之间,可对刚刚结束第二段婚姻的大卫而言,结婚也许是他最后才会考虑的安排,不过这并未影响海伦坚定的爱情。家境优渥、事业有成、风度翩翩的大卫,在海伦眼里是最理想的丈夫人选,她没有理由放手。也因此,无不有人质疑她把大卫当作事业的踏板。诚然,海伦后来的成就与大卫不无关系,但如果纯粹从功利角度理解这段婚姻,似乎有欠公允。五十多年携手共渡的风风雨雨,也许是最好的反驳。

虽然大卫的收入远远超过海伦,但婚后的她,既没有放弃广告公司的文案工作,像其他电影制片人的妻子那样,做个社交名流,也没有以事业为借口,拒绝承担一个传统妻子对家庭的责任。她亲自下厨,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打扫房间。大卫在欣赏海伦操持家务的同时,也义无反顾的支持她的事业,把海伦推向第一个高峰的《单身女孩与性》(Sex and the Single Girl)一书便是这么诞生的。

说来滑稽,大卫对海伦写作才能的认识竟是来自无意间窥看了海伦与某个男相识的调情书信。读完那捆信件,大卫非但没有妒火中烧,或向海伦质问那个男子是谁,反而惊喜的发现:海伦有写书的潜质!

当连续剧《欲望都市》红遍全美、四个女主角的感情事业为观众津津乐道时,三十年前海伦所著的《单身女孩与性》无疑是都会单身女郎的教科书先驱。它不仅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更在美国掀起一场关于单身女性观念的大讨论。书中对女性有权享受性爱之乐的辩护和提倡,在60年代性解放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可是,海伦认为女性可以利用姿色等性别优势、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争取自己的利益的观点,遭到不少女权主义者的指责和抨击。与一心打破不公平的社会制度、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者不同,海伦选择一条巧妙利用男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实现女性自我的实用主义途经。也因为这些争议,她在女性解放运动史上的地位被一定程度的忽略与低估。

Cosmopolitan,大都会的辉煌巅峰

《单身女孩与性》令海伦一鸣惊人,每天收到的读者来信多到邮局无法投递。由于实在无法一一回信答复,海伦与大卫产生了创办一本杂志的想法,目标读者是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他们撰写了详细的企划书,可在募集资金过程中,屡屡碰壁。虽然创办杂志的愿望没有实现,但它把海伦领进了美国报业巨头赫氏集团。

Cosmopolitan 是赫氏旗下一份有80年历史的女性杂志,但到60年代,因为理念问题已远远落伍,面临转型或停刊的两种选择。有人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布朗夫妇,大卫于40年代曾就任Cosmopolitan的执行编辑,于是他把海伦和她之前的杂志构想介绍给了赫氏集团的主管。

世上的事往往充满讽刺和阴差阳错,赫氏集团在传媒界是出了名的保守,可最后竟点头雇佣了海伦这样一位大胆前卫的女性,出任Cosmopolitan的主编。不过这中间不是没有妥协,海伦后来也承认,有时她不得不否决一些太敏感的文章,比如涉及到女同志的话题,是绝对的禁忌。

海伦主编的第一期杂志便推出一篇讨论避孕药与女性性解放的封面故事,开启了Cosmopolitan的全新时代,以致短短几年中,绝大多数读者误以为它是从海伦开始问世的。即使在杂志内部,1985年11月,Cosmopolitan隆重推出了庆祝海伦担任主编20周年的特别刊,但对第二年该杂志创立百周年的纪念却无特别动静,仿佛前面的80年历史因为海伦的出现变得不复存在。

五六十年代,出版界仍是男人的天下,海伦是当时唯一两位女性杂志主编之一,另一位是Vogue的Diana Vreeland。她卓著迅速的成绩──使Cosmopolitan脱离濒临倒闭的困境,并一跃成为全美销量第一的女性杂志──令业内人士既敬畏又困惑,却没有为她赢得足够的尊重。1969年,赫氏集团为现任主席举行加入赫氏50周年的庆典,邀请的宾客名单中独独遗漏了海伦,只因她是女的,这令正意气风发的海伦颇感沮丧。

不过Cosmopolitan节节上升的销量,吸引了广告商越来越多的关注,海伦的努力也渐渐得到男性同行的肯定,把她与文学界顶级期刊《纽约客》的编辑相提并论。“《纽约客》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她(海伦)深知女性读了这份杂志会有什么反应,因为她就是那个女孩。”

工作,另一种优雅的老去

惧怕衰老是女性普遍的担忧,海伦亦不能免俗。她严格控制自己的体重,借助各种美容科技抵抗容颜的老去,不过对她来说,忘记年龄的最佳途经是工作。”我根本不能相信自己真实的年纪。衰老只是一个陷阱,你必须有点傻子的疯狂,相信自己正在摆脱它。我通过工作,竭尽全力逃离那个深渊。”

进入80年代,Cosmopolitan的销售从顶峰出现回落,一部分原因是同类新兴杂志的涌现和效仿,增加了不少竞争对手。同时,海伦与杂志目标读者日益拉大的年龄差距也成为要求她离位的重要理由。虽然早在1983年,海伦就宣布要找一位后继者接替她的位置,但她的留恋犹豫以及几乎完美的工作表现,令赫氏集团无法狠下决心。直到1996年,在服务了Cosmopolitan 31年后,海伦终于决定退下主编一职,但她并没离开出版界,转而就任Cosmopolitan国际版的执行总编,负责Cosmopolitan在全球的出版发行,直至今天。87岁高龄的她,依旧活跃在曼哈顿赫氏大楼的办公室,这简直是奇迹,不是吗?

参考书目:

Scanlon, Jennifer: Bad Girls Go Everywhere—The Life of Helen Gurley Brown, Oxford, 2009

(《优雅GRACE》传奇栏目)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