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 McCann: Let the Great World Spin

March 1, 2010 on 10:48 am | In 书斋札记 | 5 Comments

走钢丝的人

然而,纽约的一切层层建立在他者之上,什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件事如同上一件一样,陌生离奇,又彼此息息相关。”

──《让大世界旋转吧》(科伦·麦肯)

爱尔兰作家科伦·麦肯(Colum McCann),1965年出生在都柏林,20出头时离开爱尔兰,去了美国,目前他定居在纽约。麦肯的岳父往日的工作地点在世贸中心北楼59层。2001911日早晨,这幢楼首先遭到袭击。死里逃生的岳父满身尘土、跌跌撞撞来到位于曼哈顿上城的女儿家。麦肯事后回忆,当时自己四岁的女儿,冲上前想拥抱外公,但旋即在一股浓重的烟味前退缩。“公公着火了,他从里到外都在燃烧,”小女孩说。“我突然觉得她讲的是这个国家。……我们从里到外都在着火,”麦肯这么告诉记者。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激发他创作《让大世界旋转吧》(Let the Great World Spin)的最初动因。

近年来,9/11小说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归入这一类别的包括约翰·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Terrorist)、唐·德里罗的《坠楼者》(Falling Man)、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Saturday)、约瑟夫·奥尼尔(Joseph O’Neill)的《Netherland》。《让大世界旋转吧》虽然没有直接指涉9/11事件,但选用双子楼作为故事“旋转”的起点,其寓意性不言而喻,亦有媒体将它称为“前9/11”小说。

双子楼曾经是纽约的建筑地标,如今,夷为平地的废墟,成了这座城市集体记忆的一个标志。三十五年前一桩轰动世界的表演,在实体的世贸中心不复存在后,被重新发现。197487日,法国杂技狂人菲利普·佩蒂(Philippe Petit)偷上楼顶,在世贸双子塔之间完成的一场惊世骇俗的走钢丝表演,被人们称作一次“世纪性的艺术犯罪”。

佩蒂1949年出生在法国,十几岁时,他训练自己学会各种走钢丝的技巧,成为巴黎街头的杂技艺人。70年代起,他把目光投向世界知名建筑物,把它们作为自己表演高空走钢丝的舞台。他第一次完成的这类惊险表演是在巴黎圣母院的塔顶之间。1968年,他在杂志上看到还没开始动工的世贸中心设计蓝图,产生了要在那双子塔之间走钢丝的念头。此后六年中,佩蒂收集有关这座建筑的照片、文章,并几度到纽约,偷偷溜进还没竣工的双子塔楼,到楼顶做实地考察。由于当时双子塔楼还未正式开放使用,这一表演也没经过官方准许,为了在表演当日能顺利进入建筑物,佩蒂还给自己和他的助手伪造了通行证件,并提前一天把钢索藏在塔楼楼顶。

197487日,当佩蒂出现在双子塔的南楼楼顶,走上钢丝时,才终于引起地面纽约警察的注意。他们派人上楼,派出直升飞机在高空盘旋,但都已经无法阻止这场表演。佩蒂在钢丝上来回走了八趟,并在中间摆出各种动作,坐在钢丝上、单腿直立,甚至躺下来与身旁飞过的鸟儿对话。一走下钢丝,佩蒂就被纽约警察以犯人身份逮捕,但因为整件事的轰动性和公众对佩蒂的喝彩,法院最后免除了对佩蒂的所有起诉。

2002年,佩蒂出版了自传《抵达云端》(To Reach the Clouds),回忆自己这段冒险经历;2003年,以此事件为题材的绘本读物《高楼飞人》(The Man Who Walked Between The Towers)获得美国儿童文学卡德寇特奖(Caldecott Medal),并被制作成动画短片;2008年,纪录片《走钢丝的人》(Man On Wire)用影像再现佩蒂完成这一疯狂之举的过程和前后的点点滴滴,其中包括当年偷拍下的画面,弥足珍贵。2009年,麦肯的第五部长篇小说《让大世界旋转吧》,以虚实结合的方式,用佩蒂走钢丝这个真实的历史时刻,把纽约城里虚构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串联在一起。

麦肯说,他在保罗·奥斯特的《红色笔记本》(The Red Notebook)里读到菲利普·佩蒂站在钢丝上,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双子楼之间的天空里。这幅画面深深印在他脑海。初始,他打算写的是一部篡改历史、讲佩蒂掉下钢丝的小说,但因其他的写作计划而搁置。待9/11发生后,当脑中再度迸出这幅画面时,麦肯觉得,佩蒂在天空中行走的惊人之举,像是在挑战双子楼的毁灭以及引发的一连串邪恶行为。他把这幅画面作为小说《让大世界旋转吧》的起点和核心,但亦强调,这本书讲的决不是佩蒂的故事,这一历史事件,其实是给他提供了一个过去的时间点,让他可以创作一部“覆盖”现在的小说。刚落成的世贸中心、越战的泥沼、战场上归来的士兵、尼克松政府、当代艺术的大热、电脑网络技术的发端,三十五年前的一幕幕场景,无不在映射和关照今天我们的现状。反视过去,才能理解今天的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位置。麦肯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小说家变成非公认的历史学家,探讨那些细微渺小、默默无闻、不一定会被载入历史课本的时刻。

《让大世界旋转吧》的叙事架构庞大,全书分成三部分,有十个章节,每一章节聚焦在一个或一组人物身上,时间是197487日,佩蒂走钢丝的那一天,有的采用第一人称,有的采用第三人称,中间穿插佩蒂(不过小说里并未直接点出这位走钢丝者的名字)走钢丝的实况及事前的准备。最后,这些看似平行独立的故事,在终点找到它们的交集,构成一个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整体。一位法国编辑把这本书称作“纽约版的《尤利西斯》”。《纽约时报》赞誉它是“今年最激动人心、最深邃的小说之一”。在年终盘点中,它位列亚马逊网站年度好书的榜首,并不出意外地获得了200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委会称赞麦肯完成了一次“藐视重力的壮举”,“他通过十个平凡的生命,为腐朽衰败的纽约,刻画出一幅不可磨灭的幻像图景,以宽厚的情怀和抒情的诗意,呈现人类非凡超然的勇气,站在曾经豁开裂口的深渊之上。”

小说开场是一对移民到纽约布朗克斯区(Bronx)的爱尔兰兄弟,弟弟考利甘(Corrigan)是位修士,他用宗教的博爱情怀,关心弱者,提供自己的住处给街头妓女作暂歇之所,忍受皮条客的毒打,开车带养老院的老人外出郊游。他过着一种圣徒般的生活,自己一无所有,对他人却倾囊相助,这令哥哥塞伦(Ciaran)困惑不解。但是,当爱情来临时,信仰与欲望两股力量的拔河,让考利甘陷入痛苦的挣扎。

警察扫荡,逮捕了布朗克斯街头的一群妓女。考利甘赶去曼哈顿法庭为她们奔走,在回程路上遭遇车祸,伤重而亡,同车身亡的还有一个黑人妓女,其母亲在曼哈顿蹲监,留下两个幼儿。车祸的肇事者是一对艺术家夫妇,耀眼的成功一度使他们沉醉在酒精和毒品的狂欢作乐中。于是,他们逃离艺术家聚居的格林威治村,学梭罗在山林中过起隐逸的生活。但身体的回归自然,是否就能带来心灵的纯净和崭新的灵感,现实的逻辑往往不那么简单。

与肮脏混乱的布朗克斯贫民窟形成鲜明对比,在曼哈顿著名的派克大街(Park Avenue),一栋高级公寓的顶楼,住着一位妇人克莱尔(Claire),她的丈夫是名法官,他们唯一的儿子在越战中丧生。在巨大的丧子之痛中,她结识了另外几位与她一样、被战争夺去儿女的妇人。她们定期聚会、聊天,像进行集体疗伤。但优渥的生活,使克莱尔在这个群体中处境尴尬。其中,唯一的黑人母亲格洛莉亚(Gloria),恰好与考利甘住在布朗克斯的同一栋公寓。

《让大世界旋转吧》的书名取自维多利亚时期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洛克斯利堂》(Locksley Hall)中的一句诗句。小说里一共出现了十个叙述者,依照其不同的身份,采用十种风格迥异的叙事语言,时而气势雄浑磅礴,令人目眩,时而短促利落生动,令人屏息,把读者卷入那个螺旋堆叠起来的大都市──纽约。车祸、死亡、迷惘、焦虑、失落、孤独、空洞,小说诠释的伤痛,深沉悲悯,但心碎中隐含慰籍。故事从跌宕起伏的混乱痛苦,回落到有序平和的希望中,如同暴风雨后的安详宁静。

麦肯说,9/11发生后,“我想知道,谁将会来书写这一事件?”当目睹9/11的不幸和剧痛没有教会我们理解、同情,反而被布什政府利用为复仇的借口,滋生出更多仇恨时,“我问自己,‘我要怎么书写这件事?’”麦肯不否认这本小说与9/11之间的隐喻关系,但他也指出,他希望把它从9/11的“悲伤机制”(grief machine)中抽离出来,“从许多方面来说,我认为这是一本关于治愈(创伤)和复原的书,走出最艰难的时刻,继续生活下去。”他特别提到自己的岳父,9/11的生还者。“他无法忍受任何和9/11有关的东西,书、戏剧、围绕9/11兴起的种种产业,在巴格达投下的导弹,和许多美国人一样,他厌恶这一切。他半夜醒来,梦见那些年轻的消防员冲上楼梯,而自己得以逃生。他说,他永远不会去读9/11小说。但他读了我的这本,他了解里面是怎么回事,他感受得到,他感受得到那份悲伤,但又能立刻认识到,这是一本关于重生、关于直面所有伤痛而获得治愈的小说。”

(《书城》2010年3月号)

5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Lily老师,我是此书译者,可否转载此文?我将转载文章发在此处:
    http://berlinfang.blog.163.com/blog/static/11667071620102265614979/

    若不同意,我马上去删除,非常感谢。

    Comment by 南桥 — March 1, 2010 3:00 pm GMT-0700 #

  2. 您好,南桥老师,我是晚辈,谢谢您的转载,没有问题。

    Comment by Lilyppbb — March 1, 2010 3:18 pm GMT-0700 #

  3. 那太好了,非常感谢!

    Comment by 南桥 — March 1, 2010 6:41 pm GMT-0700 #

  4. Hello! Thank you for your recommendation.One of my students wants to buy “the juice of life”, but she doesn’t know where to buy it, neither do i. So can you help her? If you have any information about it, can you send it to my email?
    Thank you very much! Best wishes!

    Comment by wateralive — March 7, 2010 12:45 am GMT-0700 #

  5. I think some online used book stores, like Alibris and abebooks, have this book “Juice of Life”. Hope it is helpful.

    Comment by Lilyppbb — March 7, 2010 1:17 p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