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 Revoir, Les Enfants, by Loius Malle

November 15, 2006 on 6:57 pm | In 影音杂陈 | No Comments

二战、纳粹、犹太人、盖世太保……,这段历史,被很多很多电影呈现、诠释,也就容易走入一种陈词滥调的平庸,而路易·马勒的《再见,孩子们》(1987年)在这点上,倒是给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在具有强烈自传性的内容里,既反映了严肃的历史现实,又富含对人性sutble的思考。

1987_au_revoir_les_enfants.jpg

这是一部导演根据自己12岁时在维希Vichy傀儡政府下的一所耶稣会寄宿学校里的亲身经历而拍摄的电影。

1944年的冬天,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12岁男孩Julien放完假回到寄宿的天主教学校。新学期,Julien的班上来了一个叫Bonnet的新男孩,被安排睡在Julien旁边的空铺位。

1495_aurevoir1.jpg

内向寡言的Bonnet似乎并不受到同学的欢迎,显得格格不入。Julien对这个新成员某些神秘的行为充满了好奇,另外,Bonnet在班上出色的成绩,也成为Julien最强的竞争对手。在相互较劲和打闹之间,Julien和Bonnet渐渐发展出亲密的友谊,同时,Julien也发现了Bonnet是犹太人的秘密。

3filmsmalle-07.jpg

1944年一月的一天,以前厨房的帮工、因被发现小偷小摸而开除的青年Joseph,带着一群盖世太保来到学校,指控这里窝藏了犹太人,要求学生们坦白。当一个盖世太保喊到Bonnet的真名Kippelstein时,Julien无意的回头一瞥,却暴露了Bonnet的身份。一番搜查之后,神父和三个藏身在学校的犹太男孩被盖世太保带走。影片最后交待,这三个被带走的犹太男孩后被害于奥斯威辛集中营。

330_feature_350x180.jpg

影片从一个12岁法国男孩的角度,再现了Holocaust中的一个点。Julien无意中对Bonnet的出卖,是一个很难从道德上来解读的行为。12岁的Julien,对纳粹、对Anti-Semitism几乎一无所知。他偷翻Bonnet的储藏柜,在一本书里面找到Bonnet的真名,不过是满足小孩子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探求。而当他知道Bonnet是犹太人时,还特意跑去问他哥哥,犹太人是什么人?是怎么样的人?

学校的家庭日,他让他妈妈邀请Bonnet和他们一起到外面吃饭,当盖世太保到饭店里驱赶犹太人、遭到就餐的法国人的反对时,Julien除了不时紧张的偷瞄Bonnet以外,盖世太保的霸道、和法国人对抗议生效的欢呼,似乎都和他无关。

因此,当一脸凶狠的盖世太保走到讲台上,严厉的说出Kippelstein的名字时,Julien回头看Bonnet的动作,可以认为是小孩受到惊吓时的一种下意识反应。但是,随着搜索的展开,即时宣布学校关闭,从周围人慌乱的表情,和Bonnet被带走时凝重的气氛里,天真无知的Julien也预感到了不祥,惊愕、茫然的眼神中,渐蒙上一层负疚的阴影,也许,将伴之一生。

aurevoir22.jpg

虽然故事的结尾沉重阴暗,但是在一个小时四十分的影片里,导演对寄宿学校里这些男孩们的生活、学习的刻画,却充满鲜活生动的印象:早晨在水房洗漱,时不时有口角拌嘴,课间大家踩着高跷,相互打来斗去,在树林里玩寻宝游戏,夜晚熄灯后打着手电看书,暗恋年轻美貌的钢琴老师等等,这些片断,既传神的表现出他们身上童稚未脱的孩子气,又反映了青春期男孩微妙独特的心理变化。

enfants-z2-450-1.jpg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