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ooklyn Follies,by Paul Auster

December 27, 2006 on 12:24 a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the_brooklyn_follies.jpg

Paul Auster,美国当代作家,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沃克(Newark, New Jersey)一个犹太中层家庭,1970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曾旅居法国,从事法语文学的翻译工作,并同时在美国的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Paul Auster 的写作生涯非常多产,除了小说,还有诗歌、散文、传记、剧本等其他创作,被称为是一位布鲁克林作家(Brooklyn-based author)。和许多现代作者不同,Auster 一直保持着用笔写作的习惯,把写好的段落再用打字机打印出来。

Auster 的小说受欢迎程度很高,The Music of Chance 和 Smoke相继被改编成电影,其中 Smoke 由华人导演王颖 Wayne Wang所执导。但是,Auster 本人似乎对好莱坞的青睐并不卖账,他认为,好莱坞的影片陈腐的情节、大团圆的结局、和不恰当的角色安排,会破坏掉小说本来的面貌,因此拒绝了一系列剧本的草稿。而小说 The Music of Chance不确定的结局,要在拍摄中如何表现出来,也使影片的制片人头痛万分。

auster_paul.jpg

The Brooklyn Follies (《布鲁克林的纳善先生》台译本)是 Paul Auster 2005年的新作,入围今年底公布的2007年都柏林文学奖IMPAC候选之一,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原以为这本小说会比较艰涩难读,谁知读完几章后发现,语言出乎意料的简单易懂,不仅句子短小简洁,很少关系复杂的从句复从句,即使在词汇方面,也很少生词,完全可以不赖词典,连贯顺畅的读下来。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退休的保险经纪,婚姻失败,独居,和女儿的关系恶劣,他的名字很有趣,叫Nathan Glass,德国古典作家莱辛曾有一个剧本,以故事中的英雄/hero命名,叫做《Nathan der Weise》Nathan the Wise,而Auster的故事里,这位Nathan Glass 先生却曾自嘲自己是 Nathan the Unwise,其实透过这个小小的细节,也许就可以对这部小说的风格略知一二,调侃、嘲讽、玩世不恭,对主流社会价值和道德的不屑、戏谑和反叛。

退休后的Nathan 先生搬到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居住,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生活圈子,里面包括朋友、亲人,还有普通的熟人。小说以Nathan先生为叙事的视角,记述了这个圈子里个个人各自不同的传奇或平凡的故事。首先,在一家二手书店的一次偶遇中,他见到了失去联系多年的侄子Tom Wood,了解到Tom这些年中的生活,从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院退学,先在纽约开出租车,后来到二书店工作。从Tom 口中听说侄女Aurora的事,又通过Tom认识了书店的老板,Harry Brightman (Harry Dunkel),和在书店打工的另一职员,一个牙买加籍的年轻小伙。小说中途,Aurora的女儿Lucy突然出现在舅舅Tom的家门前,一方面为了找人照顾Lucy,一方面必须打听Lucy母亲Aurora的近况,并弄清她离家出走的来龙去脉,于是,Nathan和Tom又遇到新的人,发生了别的故事。

因此,The Brooklyn Follies这本小说,若从故事性的角度,显得非常的分散,没有一条核心的主线,只是通过Nathan Glass这个角色,将一群人的故事串联到一块,像很多评论家讲到的,Auster 的小说里有很多偶然、巧合的元素,不过在这里(The Brooklyn Follies),这些偶然的因素,不服务于情节的戏剧性,更像是一种在小说组织结构上的努力。

057122497002lzzzzzzz.jpg

小说开头第一句话:I was looking for a quiet place to die. “我正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等死”。故事进行到尾声,Nathan (纳善)先生以为自己心脏病发将不久人世,诊断才知原来是食道发炎,经历了一次心理上的死里逃生后,出院的那天,是2001年9月11日的早晨8点。“两 个小时后,几千具尸体燃烧产生的浓烟才飘到布鲁克林的上空”,“而此时,还在8点的时候,我正走在晴朗、碧蓝的天空下,朋友,我感到很开心,就像任何一个 活着的人一样的开心。” 我很喜欢这个简练的开头和残酷的结尾,忽然间,觉得故事中的那些人和事,是那么的无足轻重,甚至没有存在或发生的必要。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小说本身的一种态度呢?

Paul Auster 是布什政府的强烈反对者,尽管他非常讨厌谈论正在创作中的作品,但是在一次反 对布什的筹款活动中,Auster 出席并在会上朗读了当时还没完成出版的这本 The Brooklyn Follies 的开篇段落。美国对伊拉克德战争爆发后,Paul Auster 写了一首倒布的歌 King George Blues,在采访中,他也直言,自己曾满腔热情的投入2004年的总统大选,对他来说,把布什政府赶出白宫,是关系到美国的生死存亡。Paul Auster 的这一政治倾向,在小说The Brooklyn Follies中也有反映,但是做到非常好的控制,保证人物性格言行的一致性,丝毫不会让读者感到一点作者自己出来说话的声音。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