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i片忆之 日出、Haleakala火山

December 7, 2007 on 4:46 pm | In 到处乱走 | 2 Comments

记忆中,看过两次日出。第一次要追溯到小学时候,大概是暑假,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到离家不远的城隍山,攀坐在山顶江湖汇观亭的窗户栏杆上,遥看对岸 (钱塘)江上日出。小孩子难有等待的耐心,候不多久,便在亭子里玩闹起来,只记下一点点红光,够回去写作文交差的资本足矣。后来和朋友家人无数次去过城隍山,但再没看过日出,对汇观亭印象最深的是柱子上那副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恢宏的山水时空里,流淌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杭州人平常人家的最佳写实。

大学二年级,逢国庆黄金周的长假,与一群高中同学相约泰山之行,自然不能错过大名鼎鼎的泰山日出。可惜天公不作美,丝毫不体恤我们裹着笨重的军大衣、在清晨寒风里摸黑上山的辛苦,一直阴沉沉着脸,待我们下山时,还飘起了小雨,落在身上,一阵阵初秋的凉意。

此番去到Maui岛,Haleakala火山顶的日出,是热门景点之一,去过的人也纷纷推荐,从天气预报里觅得一个晴天,凌晨四点,我们开车上山。

Haleakala火山海拔一万英尺,如果从海底算起,据说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出两百米。陡峭急转的盘山公路,极为险峻。山脚下雾气迷蒙,穿过云层,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山顶,峰顶的停车位已空余不多。裹上两层毛衣、围巾、羽绒服,捧着出门前煮的热咖啡,走出车外,没有想象中冻得可怕。此时距离日出还有近一个小时,繁星点点的夜空,干净明澄,一眼就辨出猎户座最亮眼的三颗星星,排成一道直线,被好友QQ形容为猎户的“金腰带”。日出前,抬头仰望,还看到了比日落更早沉下去的金星。

山顶建有一座小亭,可以避风,向东而立,眼前一片腾腾翻滚的云海,好像到了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的天宫,惹人浮想联翩。时间一分分过去,最远端开始浮出金黄橙红的霞彩。我问A同学,除了霞光、红云,日出与日落的景观有什么不同?他也说不上所以然来。

霞光的亮度越来越强,漂浮在云海上方的只云片影,被染上一层熟透了的红色。好一片云蒸霞蔚的奇美壮观!崖边的人越集越多,大家极目四眺,搜寻太阳初现的踪迹。云霞中不知何时耀出一缕醒目的曙光,即刻聚焦了人们的视线和相机的镜头。不负众望,太阳开始从那一处云海后探身而出,一点、两点、半个圆、大半个、直至整个圆,眨眼之间,短短五分钟,完成整个日出过程,也解开了我对日出日落之区别的疑惑。同是一轮红日,无限好的夕阳,唤起感时伤怀的诗意,终究是留不住的光阴即逝,而守望朝阳破云一刻,骚动的心情,是好奇、是新鲜、是溢出来的欣喜与掩不住的激动。

(Either JavaScript is not active or you are using an old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Please install the newest Flash Player.)

海底火山爆发,熔岩外流,形成数座山峰,露出海面的则成海岛,夏威夷便是太平洋上这么一组火山群岛。Maui岛成一个倾斜的8字形,由两座火山组成。西面Halemahina山,又称月亮之屋(House of the Moon),山体较小,山龄更高,东面的“太阳之屋”(House of the Sun)Haleakala,是座更年轻的火山,上一次喷发时间为1790年,滚烫的岩浆冷却后,形成今日Maui南端Makena海岸的黑色礁石。两座火山之间经过数十万年的熔岩堆积和风雨侵蚀,形成峡谷,大约是今天的中部Maui。

Maui一词源自夏威夷人传说中一个半神半人的名字。因为日落得太快,岛上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于是,一位名叫Maui的勇士用渔网在“太阳之屋”顶上网住太阳,与它达成减慢运行的协议。

在原始农业社会里,风调雨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当自然灾害无情袭来时,寄望美好的神话传说随之产生。因为阳光不足,有了Maui捉太阳的故事, 由此推想,华夏文明里后弈射日、女娲补天的传说,何尝不可能是古时人在遭受干旱、洪水、地震时祈祷天灾早日结束的一种愿望表达?只是,这样的解释,不免理智得害人扫兴。

Haleakala山顶的大坑被称之为“火山口”(crater),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事实上,这个盆地状的坑并不是由真正的火山喷发而造成的缺口。Haleakala山成形于约四十万年以前,当时的山峰比今天还要高出几千英尺。长年累月的下雨刮风和冰川作用,使山上的岩石发生碎裂风化,再经风雨冲刷侵蚀,形成两道山谷。这两道相对的山谷,沿着山势逐渐攀升,在顶端交汇成一个巨大的盆地。后来新喷出的岩浆又部分注入坑中,填补空缺。坑内有多个矮小的火山渣锥(Cinder Cones),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勾勒出堆身流畅简洁的线条,黄土红沙,描绘着斑斓的色彩。直至今天,Haleakala的山体仍处在火山酌积累与流失瓦解的双重变动中,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这座巍峨屹立的“太阳之屋”,又将重归更广阔的大海。

Tags:

2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好漂亮

    Comment by windland — December 7, 2007 11:20 pm GMT-0700 #

  2. 你的相机一定不便宜。

    Comment by lycee — March 27, 2009 5:42 a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