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February 28, 2011 on 3:51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最近读的三本非常有可读性的书。

01,冰霜将至,Henning Mankell 著,林立仁 译

书的腰封上写着:翁达杰盛赞:“曼凯尔不愧是当代最顶尖的警探小说作家。” 《冰霜将至》是Mankell 2002年的作品,直指一年前的911事件。接二连三的火烧动物事件,森林深处惨遭杀害分尸的探险老妪,探长韦兰德女儿琳达的好友安娜无故失踪,不久又无故重新现身,失火的教堂里躺着被勒死的女尸,一系列表面难以建立起联系的案件,其实是一场更宏伟计划的序曲。故事结尾,犯罪的主谋并未落网,而成了全球通缉犯,在案件告一段落不久,“美国发生大事了”,这样的安排,显见作者创作这本小说的意图。当琳达与虎口脱险的好友岑巴聊起仍下落不明的凶手卫斯汀时,她们认为,“说不定卫斯汀已重新建立一支新教派,世上愚昧的人那么多,卫斯汀绝不愁找不到门徒”,这也许是整本小说里最有力的一句话,掷地有声,道出一个不愿被面对和承认的事实。如果说有什么缺憾之处,可能是,在把一个曾经是一场大规模宗教屠杀中唯一的生还者塑造成下一场宗教屠杀的精神领袖时,对人物这一转变背后的心理动机诠释的不够充分,有欠说服力。

02,书探的法则,John Dunning 著,王瑞徽 译

这是一本与书有关的推理小说。John Dunning 1942年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当过记者、从事过小说创作,后来在丹佛市开了一家珍本书店。《书探的法则》(Booked to Die)是他1992年重出江湖的第一本推理小说,之后更写了一系列以爱书的退休警探Cliff  Janeway 为主角的推理作品,有《书探的难题》(The Bookman’s Promise)、《书探的脚步》(The Bookman’s Wake)、The Sign of the Book The Bookwoman’s Last Fling,前两本的台版中译本将会在今年夏秋陆续出版。

底层书探在旧书市、在二手店、甚至在别人丢弃的旧物中寻觅有价值的珍本书,然后兜售给书商,书商将它们标价上架,等待识货的买主上门,这是古董珍本书行业的基本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书不再只是简单的商品,而变成一种会不断增值的稀世珍宝,如同黄金钻石一样,自然也就激发了人的占有欲,欲望与罪恶是孪生兄弟,于是,一向被视作美好精神家园的书也会让人暗起杀机,而破案的线索同样藏在这些可能价值不菲可能只是废纸的书页里。John Dunning 从事珍本书行业多年,深知其中内幕,在写到书的版本的甄别挑选等专业知识上,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并且也透过小说,对该行业内盲目哄抬炒作的丑陋现象,提出猛烈的批评。

03,拉丁美洲革命现场:一个香港独立女记者的真相之路,张翠容 著

一本非常出色的纪实作品。从墨西哥一路向南,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巴拿马、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古巴,作者的脚步经过这九个属于美国“后院”的拉美国家,走入当地人的生活,采访国家首脑领导,记录二十一世纪拉丁美洲新一轮民族意识觉醒、旨在摆脱依附美国和自由市场经济,寻求新的改革之路的现状。过去留下的血泪和千疮百孔、变革中遭遇的重重阻碍,以及对未来的坚持与憧憬,正如作者所言,“作为记者,我只会写出有证据的真相,哪怕是真相的一部分。至于抽象的大理论,那就交由思想家去处理吧。”

在观察叙述的同时,作者保持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独立思考与怀疑,没有一味的为拉丁美洲的改革高唱赞歌,而是不断对暴露的问题与潜在的困难提出疑问。在追溯中情局犯下的累累罪行时,也保持了克制的中立,只历数事实而不加入私人感情。在书写上,除了平实明晰的文字,每写一个国家前,作者会先引述该国一位诗人的诗作,作为该章节的开篇,很喜欢这样的安排,颇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