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版权

May 12, 2011 on 1:20 am | In 文坛书讯 | 5 Comments

01,Jose Saramago的 回忆录 Small Memories

书评链接:http://www.nytimes.com/2011/05/11/books/small-memories-by-jose-saramago-review.html

02,Jack Kerouac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旧居

链接:http://latimesblogs.latimes.com/jacketcopy/2011/05/jack-kerouac-house-on-the-road.html

03,Mark McGurl在《洛杉矶书评》上撰文谈创意写作。Mark McGurl 曾写过一本分析美国战后小说与大学创意写作班的书,《系统时代:美国战后小说及创意写作的兴起》

文章链接:http://lareviewofbooks.org/post/5389807479/the-mfa-octopus-four-questions-about-creative-writing

04,记录:Flannery O’Connor 的书信

链接:http://thisrecording.com/today/2011/5/10/in-which-we-idealize-the-letters-of-flannery-oconnor.html

05,两本即将问世的有关Stieg Larsson的新书

新闻链接:http://www.usatoday.com/life/books/news/2011-05-10-Stieg-Larsson-lives-on-in-two-new-books_n.htm

06,看了美国笔会办的一场有关版权与翻译合同的讲座,受益匪浅。首先了解了几点关于译作版权的常识。译作是有版权的。任何创造性活动的成果都受版权保护,诚如一部根据某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有版权,同样,一本从其他语言翻译过来的译作也是有版权的,而版权最初当然属于译作的创造者,即译者。通常,有三种方法会让译作的版权从译者手中转到出版商手中,一种,如果译者与出版商之间是签的是“ work for hire”合同,雇佣作品,译作的版权直接归出版商,第二种,翻译合同里写明,译者将译作版权转让给出版商,第三种,译作版权归译者,但合同中写明,译者将版权授权(license)给出版商。

关于翻译稿酬,美国基本是一次性付费,而英国有译者抽取版税的做法。邀请的两位译者,一位是希伯来语─英语译者,从没签过翻译合同,原因是以色列的出版圈很小,大家都互相认识,所以更多基于信任吧,还未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另一位是捷克语─西班牙语译者,以前不签,后来出现过一次问题,然后开始签翻译合同,但始终紧守译作版权,不将它让于出版商。

关于翻译的低报酬问题,从两位译者与一位法律专业人士谈话内容的差别,可以明显看出纸上谈兵与实践的距离,格外有趣。代表译者利益的律师,强调译者应该向出版社竭力争取,保证自己的工作得到等值的报酬,并建议译者可以与出版商讨价还价,当然,leverage的基础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译者之前的工作成果上。但两位译者的做法,从没签过翻译合同的希伯来语─英语译者说,他保护自己利益的做法是向出版商索取高报酬,他发现,他将希伯来语作品翻译成英语获得的报酬,是同类(在以色列)把英语作品翻译成希伯来语的译者的四倍。另一位捷克语─西班牙语译者则说,对于大出版社她讨价还价的立场会坚定一些,而对于小出版社,她会让步多一些。

此外,邀请的这两位译者的背景相当有意思。Evan Fallenberg,美国人,在以色列居住了二十多年,主要从事把希伯来语的作品译成英语,他的谈话中有两点格外引人注意,一,他觉得自己需生活在希伯来语的环境下才能翻译希伯来语作品。语言有个很残酷的事实,不进则退,译者游走在两种语言之间,但physically通常只能生活在其中一种语言环境下,哪种语言环境更重要?二,Fallenberg 做的是把用小语种写成的作品推向到更广阔的读者面前,对很多作品只局限于以色列的希伯来语作家而言,Fallenberg 自喻是 princess,从中也可窥得英美在国际出版市场上的绝对主导地位。

另一位译者Monika Zgustová 的语言太厉害了,她是捷克人,目前居住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这是个双语城市,有西班牙语与加泰罗尼亚语两种官方语言,她一方面是用捷克语写小说的作家,另一方面是把捷克语的作品翻译成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的译者,在讲座上她说的是一口流利清晰的英语。想到她在几种语言间游刃的切换,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另外,Monika Zgustová 曾经是昆德拉的译者,曾经一度关系良好,后来破裂,讲座中也有一些八卦。

链接:http://translationista.blogspot.com/2011/05/everything-you-always-wanted-to-know.html

5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想到她在几种语言间游刃的切换,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语言确实需要天分,聪明如李敖,花了一两年时间想同时学英语法语、法语也没有成功。

    Comment by 游云庭 — May 17, 2011 9:08 pm GMT-0700 #

  2. 任何事只想仗着聪明和天分都是不可能做成的。有天分的人加上后天努力,可以做到超群出众,但不等于天分不够的人就做不成啊。

    Comment by Lilyppbb — May 18, 2011 11:33 am GMT-0700 #

  3. Blogspot又被墙了,哎。

    Comment by 科技翻譯 — May 23, 2011 1:34 am GMT-0700 #

  4. 总是从你的文章中受益匪浅,如果说语言是需要天分,那我们生来为什么都会说母语没有问题呢?
    我向来觉得天分固然可以使一些人更快地接受目标,但是后天的努力往往让人最终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精通第二个语言决不可能有大跃进的模式,打死我也不信!
    据说,研究表明,会多种语言的人反应更敏捷。

    Comment by fay — May 29, 2011 5:54 am GMT-0700 #

  5. 承认天分的存在与不放弃后天的努力,这是不矛盾的两个方面,但有时我们习惯把它们对立起来,也许是惰性作祟吧。

    Comment by Lilyppbb — May 29, 2011 11:50 p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