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Sun和Carma Hinton

December 1, 2006 on 11:52 pm | In 影音杂陈 | 3 Comments

Carma Hinton,著名的纪录片导演,1949年出生在北京,在中国一直居住生活到1971年才离开,一口流利地道的普通话,听来格外亲切。迄今,她一共拍摄了十几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其中以天安门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和 八九点钟的太阳 Morning Sun声望最高。

chinton1.jpg

Morning Sun 主要通过采访三个家庭(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和女儿、毛泽东的私人秘书李锐及其女儿、和遭迫害的遇罗克的弟弟遇罗文),和几个当年投身革命的红卫兵,揭示和反映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某些方面,诚如导演所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两个小时的影片自然无法对文革这么一个大跨度的历史事件去做全面深入的探讨,因此,影片的目的更多的是启发性,为观众开启几扇了解窥视文革的小窗口。

影片将两个虚构fictional的文化产品(Cultural Production),歌舞剧《东方红》和苏联电影《牛虻》的内容,与现实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穿插在一起,交错呈现,来表现艺术和生活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艺术(如果《东方红》算艺术的话,Hinton’s word)对当时青年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对生活的再现。因此,在采访片断的取舍中,导演以能否找到相应的视觉visual材料为标准,如电影胶片footage或者照片,而由于影像资料的缺乏,不得不舍弃部分采访中几位工人的故事,将影片基本集中于学生红卫兵这个人群。

在关于文革的录像资料footage极其有限这点上,Hinton特别提到《天安门》,相较于文革期间,几乎所有录像的拍摄都是在政府的控制下,到1989年民运时,六四事件的每一刻,几乎都有私人镜头记录下来,可用史料多而完备,可能这也是《天安门》这部纪录片比Morning Sun更为出色的一个客观原因。

morning_sun_lead.jpg

影片另外一个值得注意、也是放映后的讨论中Carma Hinton特别提到的,它将文化大革命的时间跨度定义为从1964年起,至1976,不同于我国历史课本界定的1966年-1976年,所谓的“十年浩劫”,Hinton更强调,这场文化大革命不是简单的“十年浩劫”可以一笔带过的。

看文革中很多疯狂的画面,有一个很困挠、也确实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一定会被提出来,即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鼓动(mass mobilization)到这场运动中(在某种意义上,文革可以被概括为mass mobilization and mass persecution),或说头脑发热也好,或者说根本丧失了大脑,像得了失心疯一样。从自己读过的一些相关书的经验来说,在学生红卫兵这个层面,可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去分析,青年是一个容易冲动、被迷惑的群体,他们充满理想,而且像Hinton指出的,青年对理想ideal的理解,多易是字面的literally。与文革的同时期,六十年代美国Berkeley学生的free speech、反越战、反政府运动,欧洲的学生运动,具有相同的爆发原因。

另一方面,使我对文革真正茅塞顿开的是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第三册里对文革的论述,他从上层、从共产党内部的角度,将文革的本质定义为权力的斗争。当带着“夺权”这个观点重新去审视这场运动时,会发现,这个论断不仅适用于党内对大权的争夺,同样,从微观的角度,学校也好,工厂也罢,各个“造反派”造的是什么,其实不也是权力,小权力的斗争吗?再进一步,从人性权力欲的角度,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文革会演变成一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all against all的大混战。

对文革的理解,昨天映后的讨论中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一是红卫兵的范畴,红卫兵不只是学生,虽然初期学生是主体,但后来的“造反派”,变成一个混杂的群体代号collective name,人人都打着“红卫兵”的旗号,所以,分辨清楚红卫兵中不同的群体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是一个关键;二是对文革的反思,主流的论调可能是将文革的责任归罪于毛泽东个人的错误,但是,这种宗教式个人崇拜的形成,制度上的缺陷,也许是更需要吸取教训的地方。

有个美国观众看完影片,非常有趣的将文化大革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众口一词”和现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联系到一块,包括对公众的欺骗,虽然个人觉得,这两个事件的类比关系可能并没有那么密切,但无论如何,文革,作为一个跨度那么久、影响如此深重的历史事件,也许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一种警醒。

既然是历史的发生,它就是一个客观存在,正视它,尊重它,理解它,才是根本,和政治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长久以来“政治挂帅”的意识形态,造成两种负面倾向,或者将之视为烫手的山芋,像文革,像六四,避之不及,漠不关心,或者逆反的心态,把“反动”当有趣,不顾客观事实,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这实在是很可悲的无知。

3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终于又找到这里了,‘狡兔三窟’,呵呵

    Comment by 寻找 — December 15, 2006 5:15 pm GMT-0700 #

  2. Carmelita, fraud. See posts at the above website.

    -Benjamin Harris, J.D.

    Comment by Benjamin Harris, J.D. — February 1, 2008 9:18 pm GMT-0700 #

  3. http://www.observechina.net/info_Eng/artshow.asp?ID=8350

    Comment by james — December 1, 2009 4:02 p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