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我曾是流亡学生
January 28, 2010 on 5:57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读完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后,桌上还摆着另外两本可归类为同一历史题材的回忆录/传记,齐邦媛女士的《巨流河》与成汤先生口述、成英姝编辑整理的《我曾是流亡学生》。这两本书文字风格迥异,前者敏感细腻,后者豁达纯朴,给人不一样的触动。
《巨流河》是齐邦媛女士八十岁后完成的自传回忆录,无论是深厚沉重的历史本身,但是作者写作此书时的高龄,都无不让人对其中珍贵的字句肃然起敬。前半部分写在大陆度过的时光,从童年到大学毕业,偏重历史,忆述战争中的颠沛流离,逃难南方、炮火中的学生生活,后半部分落脚台湾后,或许出于职业原因,从叙述的内容中可更多窥见台湾现代(1949年后)文学发展的历程与脉络。
《巨流河》是部鸿篇巨著,《我曾是流亡学生》则是本由零散的往事碎片串连而成的回忆录。与《巨流河》不一样的,除了叙述的规模,还有回忆者的身份。从外文系的教授到主编英文版的台湾现代文学选集,在成就与声望上,成汤先生不及齐邦媛女士,但在历史面前,个体的回忆是平等的。《我曾是流亡学生》打动人的地方亦即在于它的平凡与朴实。我格外喜欢代序中引用的一段成汤先生的感言:
“……我发现我这一生并没有白活;而这个时代带给人的痛苦,也不是白费的;因为它创造了除此以外不能获得的人生经验,它就是生命力。虽然我这一生没有成就,也没有财富,然而这样的生命让我觉得是一种恩赐,它不是我创造出来的,它是生活给予我的,这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真正价值。”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