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 by Günter Grass)

August 6, 2007 on 10:14 pm | In 书斋札记 | 1 Comment

有蛮长一段时间放松自己,没有读太艰难的小说。自从上次啃完君特·格拉斯的洋葱后,对他的成名作《铁皮鼓》发生了很大的兴趣。记得他的作品刚刚被译介到国内时,在贝塔斯曼曾买过一本桔色封面的中译本,但只读了第一章,后来可能是因为学业繁忙,也可能是因为有些严肃小说必须到了一定年纪才能静下心去读的缘故,便被束之高阁,不过即使好几年过去,关于奥斯卡祖母的大裙子的记忆,直到现在,依旧深刻清晰。

前两个礼拜屡次骚扰QQ同学,从他处借得上海译文出版、胡其鼎翻译的《铁皮鼓》,格拉斯的语言可想而知深涩拗口,且爱玩文字游戏,难译难读,但是译文中有几处语言过度欧化的倾向还是让人难受,比较明显的,一些助词,如“的”、“使”、“被”字在翻译时,似乎太过拘泥原文,从中文表达的角度,不免显得奇怪。

读格拉斯的书时,心里独白会不由自主冒出“啃”这个动词来,上回啃洋葱,这回啃的是更坚硬的铁皮鼓,几乎花去一个礼拜时间。也许是之前读了他的自传《剥洋葱》,于是对《铁皮鼓》里带着作者浓烈自传色彩的内容,像从战争新闻中增长地理知识、目睹树上以叛徒罪名被吊死的士兵尸体,又如,战后奥斯卡在Düsseldorf墓碑店当石匠学徒、继而充当鼓手、与人组建一个爵士乐队在酒吧表演等等,阅读时不禁添了一份交错的恍惚。《铁皮鼓》以奥斯卡为叙述者,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使用,或许也是作者对作品与自身距离的一种暧昧处理。

整部小说分成三个篇章,时间跨度从十九世纪末、一战到二战结束、德国开始重建,约六十年之久,前半段为第一篇章,后半段二战与战后各占一个篇章,构成小说主体,通过拥有成人大脑、但侏儒体型的奥斯卡,从一个人,扩展到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扩大到他生活的社区、环境、进而延伸到一个国家、民族、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体现出作者创作的野心。格拉斯通过隐喻、象征、和荒诞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与反思纳粹时期德国人的集体犯罪,政治意识和道德色彩浓厚。此外,作者对性的描写大胆奇特,调侃戏谑,隐秘私人的性事与大张旗鼓的政治,既是对立的两面,又都同时承载着欲望、权力、让人疯狂、以及男性父权的元素,构成小说两个极富张力的主题。

小说中有一段描写伊凡大兵强奸奥斯卡的邻居格雷夫太太,使人想起格拉斯的母亲。战争的创伤与忏悔在《铁皮鼓》里沉重的让人无法呼吸,于是,奥斯卡畸形的体型、对铁皮鼓的偏执,和用声音把玻璃唱碎的特异功能,似乎都变得不难理解和接受了。

1 Commen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不知为何总不能接受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本,封皮有点乏味,都是一式一样的。某天借来它们的铁皮鼓,简直读不下去,也许和那天坐在公车上闻着汽油味有关。对书中描绘的五颜六色会冒泡泡的东西感到好奇

    Comment by anna — January 17, 2008 8:36 p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