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诺·罗斯福:落入凡间的丑小鸭天使

November 8, 2007 on 2:19 pm | In 命题做文 | No Comments

她出身于纽约显赫的罗斯福家族,伯伯与丈夫都是美国总统,
她被杜鲁门赞誉为“世界第一夫人”,是上个世纪最受人敬佩的女性之一,
她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被载入史册;
而作为女人,光彩照人的背后,是相貌平平造成的自卑,是丈夫背叛带来的心痛,
忙碌、奉献、付出,成了她孤独心灵的唯一解药。

文/LILY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世纪40年代,一个乘船来到曼哈顿岛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最早由他的两个孙子约翰内斯和雅各布斯分别在奥伊斯特贝和海德帕克建立起罗斯福家族的两个分支。埃莉诺·罗斯福与她的伯父、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都是来自奥伊斯特贝一支,而埃莉诺的丈夫富兰克林·罗斯福则来自海德帕克那支。从辈分上论,西奥多与富兰克林属于罗斯福家族的第八代,而埃莉诺则是富兰克林的远房侄女,但因富兰克林的父亲詹姆士在五十四岁时才与第二任妻子生下他,所以两人实际上年龄相仿,只差两岁。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踏上政途的开始,埃莉诺便尽心竭力辅佐丈夫的事业。当1921年富兰克林因患脊髓灰质炎而腰部以下瘫痪、无法行走以后,埃莉诺更是作为丈夫的代言人,替他出席各种公开场合的活动。1945年,富兰克林脑溢血去世后,卸下“第一夫人”光环的埃莉诺,并没有就此从政坛和公众的视野里消失。她被杜鲁门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出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是《世界人权宣言》产生过程中一名至为关键的人物。

埃莉诺也是一位积极的女权运动者,致力提高职业女性的地位。她在肯尼迪总统主持下,担任总统妇女地位委员会(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主席。但是,她反对美国宪法的权利平等修正案,认为这会损害到女性的权益,坚持妇女的平等应该建立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

埃莉诺·罗斯福,这个从小因相貌平平而自卑敏感、内心深处充满被爱渴望的少女,最终凭着她超人的学识才干和独立博爱的人格魅力,战胜性格中的软弱、怯懦,成为二十世纪最受世人敬佩的女性之一。

一,没有继承母亲的美丽因子,平凡的外貌,给童年罩上阴影

埃莉诺的母亲安娜·豪尔·罗斯福是纽约名流社交圈里公认的美人,高挑、苗条、金发的她,在第一次的社交舞会上,便深深吸引了埃利奥特·罗斯福。两人的恋爱结合,被认为是天造地设的一段佳缘。可惜,这段受众人祝福的婚姻,美满得过于短暂。

埃利奥特·罗斯福与后来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虽然是亲兄弟,但两人性格迥然不同。西奥多果毅坚决,而埃利奥特却意志薄弱,缺乏恒心,沉迷打猎、运动、社交、玩乐,后来更渐渐染上酗酒的恶习,生活糜烂。

婚后第二年,安娜便怀上了身孕,因身体虚弱,长时间卧床休息。这期间,埃利奥特的母亲过世,仅仅相隔几个小时,哥哥西奥多的妻子爱丽丝又因难产而死,浓重的悲伤笼罩着整个家庭。随着分娩期临近,体弱的安娜越来越感到焦虑不安。夫妻两人都热烈盼望能拥有一个宝贝儿子,可生下的却是一个满脸摺子、长得不怎么可人的女孩。也许是父母隐隐的失望,加上之前家中亲人离去的阴霾,埃莉诺一出生,便好像被附上了某种莫名的负疚感,注定她在以后的成长中,必须努力弥补和偿还。

埃莉诺的童年生活在惶惶不安中,常常担心被责骂,担心自己不招人喜欢。自小,她就从母亲那里得到暗示,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丑小鸭,这个印象刻在她记忆深处,相随了一辈子。害羞腼腆、内向安静的她,缺乏同龄女孩天真愉快的烂漫与欢笑,在母亲眼中好像一个严肃古板的小老奶奶。每次,当母亲在人前招呼她“过来,小老太太(Granny)”时,羞愧的埃莉诺恨不得钻到地板底下。虽然多年以后,她凭着出众的学识和性格魅力,或用时下的流行语,即“气质”,征服了纽约及整个美国的上流社会,但是不漂亮的天鹅一生都没有摆脱丑小鸭的阴影,美貌的不足,像一根扎在心上拔不去的刺,时时作痛。

八岁时,埃莉诺的母亲死于白喉,当时父亲埃利奥特已是个整天烂醉的酒鬼,因此,埃
莉诺与两个弟弟一同由外祖母豪尔夫人监护抚养。被迫与父亲分离,给不快乐的埃莉诺蒙上了另一层忧伤。相比母亲冷漠严厉的管教,父亲的疼爱是埃莉诺童年最温暖的回忆。因此,年少时,她无法原谅母亲以酗酒的理由把父亲拒之门外,即使长大以后,亲眼目睹两个酒鬼叔叔如何胡闹得威胁到家人生命,虽然才终理解母亲当时所受的折磨,却依旧没有改变她心中对父亲的挚爱与袒护。

一年多后,埃利奥特因酒精中毒身亡,此后,埃莉诺终生带着父亲写给她的书信,反复阅读。偶像式的崇拜,使她不愿正视和接受父亲不负责任的真相,而父亲对她的期望──做一名高贵、勤奋、勇敢、忠贞的女子,却成了她日后生活的支柱与力量源泉。

父亲的去世,加深了埃莉诺个性的孤僻疏离,使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而外貌的自卑,催生了她好胜好强的另一面。在学校功课上,她比其他女孩加倍刻苦,丰富的想象力,让她的作文常获老师的赞许。

十五岁时,外祖母把她送到伦敦郊区的一所寄宿学校。由于埃莉诺一出生时,母亲就雇了一位说法语的保姆照顾她,因此,她学习法语的时间比英语开始得更早。于是,法语的优势,使她很快在离家独立的新生活里如鱼得水,不仅成为学校里的佼佼者,更颇受同学与老师的喜爱,为她封闭孤独的心房赢得了稍许自信。

二,用奉献助人的快乐,填补内心被爱的渴望

高耸的颧骨、突出的门牙,埃莉诺从小就意识到造物主没有赋予她一张讨人喜爱的脸蛋。也许是对自己外貌不再抱有信心,埃莉诺从童年起,便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周围的人身上。

五六岁时,她帮着父亲给纽约的报童准备感恩节晚餐,和叔叔一起为纽约贫民区的孩子布置圣诞树,跟阿姨到医院做志愿者帮手,这些善心举动,使她对周遭他人所收的苦难有着深切体会。她在后来的文章里写道,”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我经历过最大的快乐“,”幸福在于对他人的付出,而非为自己的索取“。奉献、乐助的因子在埃莉诺的性格里萌发初生。

1903年,从英国回到纽约、正式进入上流社交圈的埃莉诺,加入一个名叫”青少年联盟“(Junior League)的社工服务团体,旨在帮助和关怀城市贫困居民,为他们争取应得的权利,调查童工、超负荷工作等剥削现象,并给社区的小孩免费上课,教她们舞蹈、健身操、缝纫等课程。埃莉诺对待这份志愿者工作,极其认真严肃,如果教课与社交舞会的时间发生冲突时,她总是毅然放弃舞会而照常去给孩子们上课。

帮助他人获得的快乐,带给埃莉诺巨大的成就感,也使她变得独立自信起来。一战期间,已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妻子的她,奔忙于红十字会与海军部之间,负责各项后勤工作。她对公共事务的热忱和干练、独当一面的才能,令人刮目相看。诗人阿基博尔德·麦克利什在《埃莉诺·罗斯福的故事》的前言中形容,“这位睡美人终于苏醒了”。从此,埃莉诺不再仅仅满足于私人生活的安逸,她将余下的生命投身在争取正义、民权、同情贫弱者的公益事业中。

三,火的炼狱,她对富兰克林的出轨,隐忍了二十七年

埃莉诺和富兰克林,分别来自罗斯福家族奥伊斯特贝与海德帕克的两个分支,埃莉诺的父亲还是富兰克林的其中一位教父。两岁时,埃莉诺跟着父母拜访海德帕克的罗斯福家,淘气的富兰克林把埃莉诺驼在背上,在地上爬圈圈,这大概是两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与富兰克林的正式相识,是在埃莉诺从英国归来以后。舞会上的频繁接触,使两人渐生情愫,热恋得难舍难分,1903年,私下秘定终身,可是因为富兰克林母亲萨拉的坚持反对,一年后两人才公开订婚的消息。

年少得意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活跃开朗,体力充沛,爱好运动,有一点埃莉诺父亲的影子。而向来沉稳持重的埃莉诺,正好与富兰克林形成互补,不时督促和纠正丈夫轻狂的疏忽。据一位友人后来回忆,一次早餐中间,埃莉诺询问丈夫是否收到某人的来信,富兰克林回答,“收到了。”
“那你给他回信了么,亲爱的?”埃莉诺继续问道。
“还没。”
“你觉得是不是应该给他回封信呢?”埃莉诺追问着。
“嗯,是的。”
“那你是不是应该现在就给他回信呢?”埃莉诺不舍不弃。
“嗯,我马上回信。”

可是,不同成长环境下导致的性情差异,也成了夫妻间产生摩擦的根源。虽然两人都是出身名门望族,但埃莉诺父母早逝,刚满十岁,就成了寄人篱下的孤儿,相形之下,富兰克林可一直是家中的宠儿,过着富奢无忧的生活。

喜欢户外活动的富兰克林,假期常带家人去加拿大坎波贝洛岛游船、冲浪,这对埃莉诺是个严峻的考验。她必须拼命克服从小对水的恐惧,不过她表现得很成功,即使在船行途中遇到风浪颠簸,她仍然保持镇静,面不改色,没有流露出一丝害怕。不久,她还学会了钓鱼。

可是,埃莉诺这些取悦丈夫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婚姻永久的保障。1918年,她在富兰克林的书信里,发现了丈夫与自己的社交秘书露西·默瑟小姐之间的风流韵事。十三年的婚姻关系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心碎的埃莉诺决定给丈夫自由,但是婆婆萨拉坚决不同意两人离婚,甚至威胁儿子,如果不断绝与默瑟小姐的关系,就将切断他的经济来源。

这场婚姻危机最终以和解收场,中间的原因,一说是富兰克林放不下心爱的孩子,二说,这位默瑟小姐是个忠诚的天主教徒,不可能嫁给离过婚的富兰克林,再次,母亲萨拉的压力也发挥了影响,但是在埃莉诺看来,迫使富兰克林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他认识到,离婚会给他的政治前途造成毁灭性、不可翻身的打击。

不多久后,这位默瑟小姐出嫁成了拉瑟福德夫人,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她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并未就此了断。1945年4月12日,接到丈夫突然去世消息、匆忙赶到沃姆斯普林斯的埃莉诺,得知的是更残忍的真相:丈夫临终前,陪在他身边的竟是拉瑟福德夫人。

虽然一直以来普遍认为,自从1918年埃莉诺发现丈夫不忠以后,即对富兰克林心灰意冷,两人从此维持着事业上合作、婚姻上名存实亡的关系,可是当1921年,富兰克林被诊断罹患脊髓灰质炎、卧床不起时,因为身边临时没有专业看护,埃莉诺每日睡在丈夫房间的沙发上,不分昼夜的服侍照料他,悉心为他擦身洗澡,这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里,难道只有妻子的责任、而没有一点点残余的爱意吗?

富兰克林的出轨对埃莉诺来说,是一段难以启齿的伤痛。对此,她一直缄默不言,在1937年的自传《我的故事》里也只字未提,直到晚年,才与几位最亲近的朋友偶尔提及。她曾向友人吐露:“我有一个大象般的记忆力,我能够原谅,但无法忘记。”

四,与婆婆萨拉,从顺从到反抗,两个女人的战争

长得不够漂亮的埃莉诺,童年时,为了博取大人们的欢心,只有尽力学做一个听话、乖巧的小孩。这种顺从、讨好长辈的性格,在她婚姻初期、与婆婆萨拉紧张的关系中,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富兰克林的母亲萨拉是一位十分强势、骄傲,控制欲旺盛的母亲。从富兰克林与埃莉诺秘密订婚开始,她对儿子的这段恋情便有所保留,甚至强行将两人分开五个星期,希望借此冲淡儿子对埃莉诺的热恋。可是短暂的分离,没有如愿浇灭两人间炽热的爱火,于是,萨拉只好让步,接纳埃莉诺成为自己的媳妇。

一向敏感的埃莉诺,当然深知婆婆接受这门婚事的勉强。因此,在与富兰克林结婚后,她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仅百分百做好一个媳妇的本分,而且还充当起母子间的协调者。在欧洲度蜜月时,埃莉诺几乎每天都给萨拉写信,报告他们的行程,分享旅途见闻。

回到纽约后,她常常陪萨拉逛街、购物、或一起吃饭,事事请教婆婆,简直像卸下了所有心防,听任萨拉主宰她的一切。为了做一个全心全意的妻子,她也退出了婚前服务的社工组织,回到以家族为中心的狭窄社交圈里。

怀孕生产后,她又遵照萨拉之意,雇佣保姆照顾小孩,但是多年后,埃莉诺对这个选择后悔不已。她觉得,如果当时她坚持自己养育小孩、而不是把他们交给看护和家庭教师的话,她与子女的关系会更加亲密。

随着富兰克林进入政界,升任要职,身为妻子的埃莉诺也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的私人空间,参加必需的社交应酬。一战后期,美国正式宣布参战,担任海军助理部长的富兰克林忙于前线战事,埃莉诺在首都华盛顿,既负责监督海军部为士兵编织毛衣的后勤工作,又到红十字会的流动餐车上帮助分发热汤、三明治、咖啡等食物,两头奔波,一天工作九、十个小时。

战时这段马不停蹄的工作,重新激起了埃莉诺体内奉献、助人的因子。从华盛顿回到海德帕克的家中,是继续扮一个毫无主见、言听计从的孝顺媳妇,还是忠实内心的愿望、追回那个曾经被压抑和抹杀的“自我”,埃莉诺陷入激烈的矛盾挣扎。她和掌握家中大权的婆婆间,争吵逐渐增多,而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萨拉不顾埃莉诺设下的规矩,溺爱纵容富兰克林的五个小孩,一旦孩子们忽略了她或不听她的话,便以剥夺他们的财产继承权相要挟,也令埃莉诺非常为难。

1962年11月,七十八岁的埃莉诺·罗斯福在纽约曼哈顿的住处因病辞世,一幅纪念她的简笔卡通画里:两个天使透过敞开的云层,望向人间,取名为“她在这里”。不知道,这位不漂亮的天使,在天国还会不会因此自卑而黯然神伤呢。

参考书目:

Lash, Joseph P. : Eleanor and Franklin─The story of their relationship, based on Eleanor Roosevelt’s private papers, W.W. Norton New York, 1971

Roosevelt, Eleanor: An Autobiography of Eleanor Roosevelt, Harper&Brothers New York, 1961

(《优雅》杂志)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