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汉舞团|读书小记(Jan.20-26)

January 26, 2008 on 5:58 pm | In 书斋札记, 蛰居琐话 | No Comments

整个礼拜阴雨连绵,人也跟着灰冷的天色显得无精打采。

昨晚冒雨去看Merce Cunningham舞团的演出。从林怀民的文章里了解到一点现代舞的历史。它脱胎于古典芭蕾,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女子邓肯第一次脱掉舞鞋、赤脚起舞,成为现代舞的滥觞。可是她凭着本能灵感创编的舞蹈,没有留下任何技巧,后人也无法学习模仿。二十年代,美国舞蹈家兼编舞大师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开创出一套以收腹和伸展为基础的舞蹈技巧,使现代舞的传承教学成为可能。

葛兰姆被誉为现代舞最早的创始人之一,舞者Merce Cunningham便出自她的门下,不过却是个叛逆的弟子。他将葛兰姆舞蹈中的故事、哲学、形式,统统抛却,只剩下走、跑、踢、倒各种动作。他和音乐指导John Cage发明了“机会”编排,用掷硬币来决定几段音乐的顺序、再合成作品,或者把动作质地写在纸上、让舞者抓阄决定个人的创作方向,再对编出的片段进行修改剪接。所以,乡村之声在一篇舞评里开玩笑说,早在苹果乔帮主出世前,康宁汉和John Cage就已经在利用“机会程序”来随机安排音乐和舞蹈的顺序了。(Merce Cunningham and John Cage were using chance procedures to shuffle music and dance sequences before Steve Jobs was born.)

现代舞摒弃了芭蕾华丽的服装和叙事的包袱,抽象成一种身体与时间、空间关系的诠释。舞者的动作简洁利落,紧身的练功服,展现出身体的线条和力量之美。昨晚演出的三支舞蹈,Crises和CRWDSPCR分别是Cunningham 60年代、90年代的旧作,新作eyeSpace 2006年首次在纽约演出,观众人手一个iPod,调成随机播放,耳中Mikel Rouse的电子音乐,与台上舞者的动作、音响中模拟的城市声音,交互应和,宛如置身纽约隆隆的地下铁、或车流穿梭人声嘈杂的第五大道。

这周懒懒颓颓,粗读了三两本闲书,略记如下:

1 冰点故事:李大同 著

李大同,原中国青年报的资深编辑,冰点栏目的创办人和主编, 他在书里回顾冰点栏目十年中成长发展的过程,定稿于2005年,因此还未涉及后来更轰动的《冰/点/周/刊》被迫停刊事件。书中既有探讨新闻运作和实践的理论阐述,更通过数则翔实的报道故事,无论是关于中国的现状、历史,还是对“人”这个最普遍性的题目,让人产生良多感触与思考。

2 依稀碧庐──亦奇亦悲“二流堂”:李辉 编著

40年代,在陪都重庆,一群志趣相投的文人艺术家,组成了一个谈笑聚会的群体,戏称“二流堂”。在50年代的反右和继而的文革中,这个小群体被打成反革命俱乐部,相关的人、不相关的人,都被牵涉其中,一场浩荡荒唐的血泪悲剧。编者收集当年“二流堂”风雨人物(唐瑜、吴祖光、黄苗子)写的回忆文章,编成《依稀碧庐》一书,备忘录里所集的反右文革期间刊于报纸的批判文章、被批判文章、官方文件、档案资料等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 台湾的老戏院:叶龙彦 著

此书让人想起蔡明亮的电影《不散》。考察台湾戏院从清朝末年到90年代的百年历史,期间经历日本人的殖民,电影文化的输入,国民党迁台后、电影与国家机器的紧密关系。文字以记录性为主,许多旧照片和图片,尤给人视觉的回味。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