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中国(李辉)
March 27, 2008 on 10:24 pm | In 书斋札记 | 1 Comment《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沿着登上美国 Time 封面的中国人物这条独特线索,通过摘录翻译《时代》报道原文,结合相关史书描述、当事人回忆录的相互映照,书写了一本精彩纷呈的民国历史,花了两个晚上一气读完,仍有些意犹未尽的踌躇。
全书先花了一章追溯《时代》杂志与中国的渊源,从中才知,如今明显偏右、对中国态度不甚友好的 Time,其创始人 Henry R. Luce 却是19世纪末在中国出生长大,父亲是来华的传教士。Henry Luce 在中国一直待到14岁,对中国自有一番特殊的感情。民国时期,他对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充满好感,寄予厚望,40年代宋美龄轰动一时的访美之行,便是在他精心安排下促成。Luce 的这点偏执甚至影响到《时代》关于中国的报道,对蒋介石不吝啬的溢美之辞,有时到了夸大乐观、回避事实的程度。
美国周刊对中国事件的关注报道,为重新审视民国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从美国记者撰稿人的立场、角度和新闻焦点里,浮现更多复杂生动的历史细节。诡谲的国际关系、错综的利益纠葛,《时代》的封面人物文章,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中国在这一连串历史风云、硝烟战火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
从1931年到1946年,书中三分之二的章节围绕日本侵华、中国抗战这段心痛的历史。如果说陈存仁先生的《抗战时代生活史》以丰富的细节呈现了抗战期间民间生活的样貌,那么《封面中国》则揭开了另一幅发生在政界高层和各国元首间就中日关系产生的合作支援、龃龉破裂。
明知历史不能探问“如果”,可是在回望时,却仍时时冒出“如果”的假设,从而生出无数无奈的慨叹、唏嘘,和一点悲哀,脑中的问号不断膨胀,几乎要把脑袋撑破。为何一次次的错失契机,为何最终会沦落如此?记得中学的历史课本这么告诉我们(不知现在是否还一样),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我以为非然。更确切的也许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就了一个超强国──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就了另一个超强国──苏联,两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冷战的对峙格局。中国,在这道二选一上,没有选择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类文明进步一面的美国,而投向完全反人类的极权者斯大林,真是悲夫哀哉。
1 Commen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
很喜欢读你的文章,虽然字数不多,但牵扯出的问题却是很多、很深刻。对我了解很多事情的“真实”很有帮助。谢谢。
Comment by gong kui-lin — March 28, 2008 7:27 pm GMT-0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