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

August 29, 2008 on 1:34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秋老虎来势汹汹,这两日湾区气温骤升到35度,下午家里待不住,只好去附近的咖啡店或图书馆纳凉。

早上起来看新闻,McCain提名了阿拉斯加女州长为副总统,感喟美国大选益发像一场政治娱乐秀,对两位候选人皆无好感,冷眼旁观。

搬家告一段落,住了三年的旧居,搬出时匆忙得来不及留恋,惟养成的一些旧习惯,偶来刺激怀旧的心绪。

新住的公寓楼下有间很小的gym,决定每天workout三十分钟,但愿可以坚持下去。

回到正题,《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分成两本,1911─1929 和 1928─1937,前一阶段是清华学堂筹备建立、经历几代校长沿革、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大学学制转变的过程,后面1928─1937阶段,即抗战前九年,清华经过罗(家伦)梅(贻琦)两位校长的戮力改革调整、快速发展成国内一流大学,与世界接轨。虽然我与清华无缘,但清华校史对认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其中两点给我印象尤为深刻。

其一,有关清华学堂设立。其经费来自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间过程颇具戏剧性。清朝驻美公使梁诚在1905年与美国国务卿 John Hays 的一次谈话中得知辛丑条约时美方超索了赔款,便主动提出退还超收庚款的诉求。注意到当时中国许多学生留日的现象,为了和日本竞争在中国的影响力、向中国输出美国文化,美国答应退还超索部分,但限定只能用于教育,而梁诚抵住袁世凯要求把该款“用以整饬路矿”的压力,促成了“游美肄业馆”、即清华学堂之前身的建立。梁诚的作为,显然比历史课本那些控诉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段子丰富有趣得多,也能从历史的复杂多面,引发更深入的探究思考。

其二,有关学生运动和一二九的部分。北伐统一全国后,国共两党势力渗透到校园,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教育,中共在清华校园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地下党对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策划组织,见于相关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在野,发展学运,推翻当权政府,在朝,禁止学运,维护统治地位,对国共两党而言,这几乎是规律性的循环。阅读一二九过程的叙述,很惊然的想到另一场运动和当权者对它的定性,所谓的“极少数人”不就是曾经的“他们”?不过多了一层民族主义的外衣。成王败寇、跨越时空的“贼喊捉贼”,实在是历史的反讽。书中引用和述及的对学生参与政治运动的部分观点,很值得反思和深省,比如梅贻琦校长主张的“学生应专心学习,以备为国所用”,“反对学生以自废武功的方法去从事救国运动”,而蒋廷黻一语“学生之政治参与和求知欲是相反的”,在某些层面,可谓一针见血的犀利。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