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di Picoult:事发的19分钟

September 9, 2008 on 1:23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希特勒的母亲是个可怕的人吗?”

──《事发的19分钟》,by Jodi Picoult

《事发的19分钟》(Nineteen Minutes),Jodi Picoult 去年的新书,台湾年初出了中译本。关于Jodi Picoult本人,在以前写《姐姐的守护者》那篇里有过介绍,可参看:http://lily.wuxinan.net/archives/1400,她是近年来我较喜欢的一位美国小说作者。

校园暴力/枪击事件是美国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如2003年以Columbine High School枪击案为原型的电影《大象》(Elephant, by van Sant),去年震惊全美的Virginia Tech枪击案,这些惨案引发对家庭教育、枪支泛滥等问题的种种反思和讨论。《事发的19分钟》选择这个题材,一方面因其争议性,自然易引起读者注意,这也是 Picoult小说题材的一贯特点,另一方面,因为主流媒体对此类事件的coverage 早已铺天盖地,在跳出陈词滥调的框框和追求标新立异的哗众取宠之间,把握尺度,显示作者独到的观察和关怀,对创作者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Jodi Picoult 又一次证明了她在处理这类极具道德争议的题材方面的高超技巧。

发生在斯特灵高中的一场19分钟枪击案,粉碎了这座小镇一直以来的平静安宁。枪手彼得,一个身材瘦削、苍白清秀的高中生,一个从幼儿园起就无端受到周遭同龄人欺凌的受害者,终于在某一天解决了压抑在他心中多年的仇恨。乐观热心的助产士母亲、研究幸福学的教授父亲,却养出一个冷酷的嗜血杀手,不可思议的反差和讽刺,借此,Picoult 撕开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光鲜的外壳,暴露出隐藏的虚伪和悲哀。结尾出人意料,却亦在意料之中,因为每个扭曲的心灵里,都住着一个随时可能释放出来的恶魔,发出对现实和人性的深沉追问。

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也许能很轻易的抛出同情,同情故事中的每一个受害者,包括彼得的父母、甚至他本人,像小说里有人为彼得竖的第十一个十字架。可当我合上书、试图为这些同情心对号入座时,结果一无所获。作者在处理每个角色上表现出的中立,使小说具有一种独特冰冷的魅力。不带一丝既定的批判,也无半点多余的怜悯,家庭和学校教育功能的失常、青少年对自我认同的障碍和迷失,Picoult 只是用她敏锐细腻之笔,把现实完美伪装下灰色地带的每个角落呈现给读者,同时将自己完全隐身,在这点上,Jodi确实是个卓越的说故事高手。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