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别了,毛泽东(回忆与思考 1945-1958)

September 18, 2008 on 1:53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别了,毛泽东》,这个题目令人想起最近另一本书,Philip Pan的 Out of Mao’s Shadow,两本书叙述的内容虽然很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把Mao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引起人注意。

邵燕祥,1933年生于北平,少年时就发表习作,成为诗人兼作家,以政治抒情诗为读者所知。1949年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后改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在中共意识形态下,创作过多首紧跟政治潮流的诗作。1957年被打成右派,中断写作,直到70年末,才又重新开始发表诗文,编写了多本回忆和反思过去的实录作品,有《沉船》(细述本人在反右斗争前后的经历)、《人生败笔:一个灭顶者的挣扎实录》(编年刊发自己在文革中的私人档案,包括检查交代、思想汇报、大小字报及其他文字材料)、《找灵魂·邵燕祥私人卷宗》(以30年间的部分作品原稿和政治运动中的有关文字材料,回述自己“思想改造”的过程)、和《邵燕祥自述》等。

从衷心热烈的拥护到受到巨大冲击后的反思深省,邵燕祥先生的经历在1949年后中国文人的境遇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007年出版的《别了,毛泽东》,其深意也是对反右50周年的一次文字祭念。全书按年代顺序,基本上以一年为一章。从1945年抗战结束写起,国家处于内战边缘,中共深入人心的舆论宣传和民众急于改变现状的普遍焦虑,催化了自发性一边倒的政治倾向,放弃独立思考,从无条件的信任信仰到盲目的崇拜迷信,这一切为1949年后各类思想改造、政治运动预埋了伏笔。自述结束于1958年,作者因右派身份正式被送往劳改农场。画上的句号,不无意味着另一段厄运的开始,幻灭的梦醒,亦是走入另一场将近二十年的噩梦。

书中内容以回忆为主,在具体细密的叙事中不时插入回顾式的反思,涉及历史、政治、文学各个层面,这样编排也许并不最理想,略显凌乱杂芜。但作者笔锋沉稳冷静,用理性的思考代替情绪式的泄怨,如章诒和女士在序中形容的,“锋利而无尖刻”,力求真实的呈现,不讳言,不夸张,于庞大的历史中书写个人的见证。在无法获得原始档案的现实条件下,这类回忆录,是研究者可依赖的重要史料之一,而个人视野中相异相似的记录,也为审视历史提供了不同的比照版本。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