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苦梦:20世纪中国文人心态扫描

September 30, 2008 on 11:38 a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读一本不好看的书,很坏心情,加上某种读书一定要读完的强迫症,就变成自我折磨。

《百年苦梦》书写了若干位20世纪的中国文人,从早期的章太炎、梁启超到晚近的王蒙、钱理群,原以为会很有意思,却越读越扫兴,而“20世纪中国文人心态扫描”这个副标题也与所写内容并不那么吻合。多了一份谨慎的挑剔,耐着心思读下去,渐渐发现问题。全书缺乏一种纵观历史的全局视野。虽然在每篇文章背后,作者作了大量丰富的阅读功课,但拘泥于就人论人、就文论文,没有从社会变迁、文化思潮的立足点,来分析比较这些文人走过的道路和每个人不一样的选择,套用书里作者的一个说法,不太具“史”的意义。而事实上,从代表自由知识分子的胡适、陈寅恪,到左翼文艺运动的唐弢、茅盾,从新旧转折期的钱钟书、王瑶、邵燕祥,到新一代学人钱理群、王蒙,这中间有太多可以和值得梳理的历史联系,但遗憾的是,作者似乎完全忽略了这方面的可能。

这点遗憾也许缘于个人期望值与实际的落差,诚如简介所言,本书只是“对近百年文人和文化进行了一种散点透视”,可即便是散点,即便其中确有些独到、能给人启示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太多散点式的结论断语,加上过多冗赘的文采修饰,使多数文章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作者自我陶醉的封闭文本,虽不至诘屈聱牙,亦绝非通晓明畅,难与读者形成沟通对话,这或许是此书最糟糕的一点。

当然,阅读是很私人和主观的一件事,个人对一本书的喜恶,也仅止个人而已。对这本《百年苦梦》,我颇有微词,但自觉不敢对长一辈学者的作品妄下批评,所以仍想用一种比较不带主观色彩的方式来描述一下此书,最后我找到扉页上的内容简介:

“本书以感悟的方式,对近百年文人和文化进行了一种散点透视,是文学史、思想史的一次有趣的穿越。作者被无数沉重的话题缠绕着,从近现代至今,一些重要的精 神闪光在此汇聚着,且形成了对话的底色。不安的、骚动的激情与矛盾的、困惑的语序,隐含着历史的明与暗,人性的曲与直。无数悲怆的灵魂被重新唤起了,游荡 在今人的思绪里。作者从那些直面现实和不断抗争的知识群落里,提炼着今天有参照意味的因子,旨在于此寻找精神的另一种可能。全书苍冷沉郁,在历史的长影和 当下的风雨问,折射着读书人的犹疑和坦然。”

深谙其道,形神兼备,这段介绍或可当作阅读前检验个人对此书好恶的一个试剂。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