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mi Klein: 震撼主义

November 14, 2009 on 8:44 pm | In 书斋札记 | 1 Comment

时近年底,Amazon评出年度十大好书、Publisher Weekly也有自己的年度十大Title(竟然没有一个女作家,引起忿忿的争议),这股盘点潮会越来越热闹。自己呢,前阵子同时在读好几本书,但因中途搁下,时至年底,赶紧收收尾。

Naomi Klein是一位加拿大的女记者,1970年出生于魁北克,《震撼主义》(The Shock Doctrine: The Rise of Disaster Capitalism)是她的第三本书,获得英国Warwick大学新设的国际写作奖(Warwick Prize for Writing)。之前她还写过两本颇引人瞩目的、反思品牌文化和全球化经济的《No Logo》和《破窗》(Fences and Windows)。因为《No Logo》一书,Naomi Klein被《泰晤士报》选为三十五岁以下最有影响力的人。

《震撼主义》这本书不薄,台湾版的中译本有550页,由两位译者合译,从简介看,两位都是很资深的译者,译作不少,但坦白说,就《震撼主义》这本书而言,译得并不理想,语言非常干涩,当然没有比照过原文,无法定论问题究竟出在哪一边。

Klein在书中提出灾难资本主义复合体的概念,矛头直指自由市场经济学派。她认为,所谓自由经济带来政/治/民/主,根本是自由市场鼓吹者制造出来的烟幕弹,实情是,从数十年来全球各地推行自由市场的结果来看,为了实施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不惜采用激烈手段镇压民/主,带来的不是“滴漏效应”的先富后富,而是制造出了一群非常小众的超级富翁和更大众的贫民群,从拉美国家、到解体后的苏联、东欧,到转型中的中国。全球化带来世界贫富差距的拉大,几乎是公认的事实,究其原因,《震撼主义》对这种现象和趋势,提出了一种解释。

继续追问,自由市场经济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得到推广,Klein认为与灾难息息相关。她以精神科的震撼疗法作比。精神病学中,有一种主张,通过电击、迷幻药、隔离等多种手段彻底清除病人固有的人格和记忆,然后在白纸上重建全新的人格。这种把一切清空抹杀的手段,发生在社会中,其表现形式为灾难,包括飓风、海啸、政变、金融危机、恐怖袭击等等。这些天灾人祸不仅把实体的建筑、设施等摧毁殆尽,造成空白,并且带来剧烈的心理震撼,当受灾的人还未从灾难的恐慌中缓过神时,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学者政客,拿出他们早早制定好的重建计划,并强行将之付诸实施,然后从中获取惊天的利润。

当然,Klein明确表示,解析灾难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绝非是主张阴谋论,灾难不是人为刻意制造的,但它的确为自由市场经济的推行,提供了契机。不过另一方面,Klein认为,虽然“事实真相没有(阴谋论)那么恶毒,却更加危险。”从当前我们的生存环境来看,“由于天气和政治温度都升到沸腾的地步,未来的灾难不需要靠阴谋策划。所有迹象都显示,只要我们继续维持目前的走向,灾难会不断发生,强度会愈来愈惊人。因此,产生灾难可以留给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去做,这个领域是这只手确实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Klein的这套震撼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理论,新颖大胆,但也可能存在简化和粗浅的不足,书中的论述并非无容置疑,值得探讨争议,但作为一名记者,通过自己多年采访的经历和观察,对全球现象提出一套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单就这点,Klein已经让人惊艳。此外,这本《震撼主义》,无疑给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来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1 Commen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The Shock Doctrine”是否就是于东欧推行的”休克疗法”?

    Comment by zxj — November 15, 2009 1:01 a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