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February 10, 2010 on 4:10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快过农历新年了,在时晴时雨、没有焰火与大红灯笼的初春,继续偷懒。
逃离(Runaway),by Alice Munro,李文俊 译
距离朋友第一次向我推荐Alice Munro,大概已有两三年,直到最近才真正读完她数本短篇集的其中一本,即这本《逃离》,2004年出版,但里面收录的故事的时代背景则相对要早些。主人公基本都是女性,Munro对女性心理的刻画细致微妙,唤起共鸣,令人叫绝。另一个是她小说的容量,虽然Munro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女王,但以《逃离》中的八篇故事为例,其篇幅和情节的规模都接近中篇,诚如译后记中所提到的“浓缩性”的说法,某种程度上,这种“浓缩性”为Munro的小说蒙上朦胧的谜样色彩,让人回味不尽,对故事欲罢不能。
有关“浓缩性”这一点,想起另一件事,算是一个八卦吧。之前听李翊云说过,Munro见于发表的作品虽然几乎都是短篇,但其实在每篇作品背后,她都会写几十页甚至更多的backstory,只是不拿出来发表。很佩服她的这种敬业精神,不似有的作家,写了什么都拿出来赚稿费。
天凉好个秋,李文俊 著
因为《逃离》是李文俊先生翻译的,所以正好,就把以前买的一本李文俊先生的回忆录《天凉好个秋》找出来一并读。主要是儿时和学生时代的往事,有的稍流于平淡琐碎,但回忆邻里街坊的几篇,感叹作者惊人的记忆力。
江/上/的/母/亲,野夫 著
这本散文集被年初台湾国际书展评为非小说类的“年度之书”之一(另两本是王鼎钧《文学江湖》和蓝佩嘉《跨国灰姑娘》,小说类则是张爱玲《小团圆》、甘耀明《杀鬼》、陈淑瑶《流水帐》)。作者的语言保留着一种古代白话汉语的韵味,上篇 “挽歌”,回忆逝去的故人,被历史践踏的生命,文字凝重沉痛,下篇“尘世”,写身边友人,多几分嬉笑怒骂的调侃。
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
魔幻片,Heath Ledger的遗作,与魔鬼定约的古老主题,可有两次赌约,不知道是Parnassus医生太贪心,还是编剧太冗余。女主角给人印象很深,选模特Lily Cole扮演16岁的少女,独特另类的面孔,为影片在幻想之外增加了几分奇异色彩,效果不错。
The Last Station
冲着Helen Mirren去看的传记片,讲述托尔斯泰晚年最后的时光,安排自己身后财产去留、版权归属,陷在大爱与小爱之间,和妻子的关系一再恶化,最后带着复杂的情感出走,逝于途中一个火车站的小屋里。女人是自私的,她们只爱自己和爱自己所爱的人;男人很伟大,他们要爱全人类。不解,是什么给了男人这种vanity。影片中,Sofya 很可爱,Tolstoy 很可怜。
停车
很有意思的一部台湾电影。一次意外停车,引出一连串环环相扣的故事,颇有点Paul Auster小说的味道,温情、悲悯、黑色幽默。但疑惑,压坏的蛋糕、掉进马桶的鱼头,为什么老和食物过不去呢?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