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iana de Rosnay: 莎拉的钥匙(苏莹文/译)

June 20, 2010 on 1:51 am | In 书斋札记 | 2 Comments

在网上看到2010年法国中学毕业考的作文题,文科三个题目中的一个是:Faut-il oublier le passé pour se donner un avenir ?(用自己蹩脚的ABC法语直译一下,为了给予一个未来,是否必须忘记过去?)正好写一下昨晚刚读完的这本《莎拉的钥匙》(Sarah’s Key),它讲的恰好是一个有关过去与遗忘的故事。

小说作者 Tatiana de Rosnay 1961年出生在巴黎,拥有法国、英国和俄罗斯血统。70年代,她跟随前往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父亲,移居波士顿。大学毕业后,1984年重返巴黎,在《浮华新世界》杂志任编辑。从1992年第一部小说问世以来,Tatiana de Rosnay 至今共出版了八本作品。《莎拉的钥匙》是她首次以英文母语创作的小说。2008年,这部小说获得法国“科西嘉读者奖”和“书商首选书奖”。

以上是书封折上对作者和小说的介绍摘要。

故事以二战期间真实的“冬赛馆事件”为背景,这桩维希政府助纣为虐的惨剧,是法国人选择沉默和遗忘的过去。1942年7月16日和17日,巴黎警察受纳粹之命,拘捕了上万犹太人,其中包括数千名儿童,他们先被集中在冬季自行车竞赛体育馆,之后分批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于毒气室。小说的主人公莎拉是被逮捕的儿童之一,她不知道究竟了发生什么,在警察命令她的父母收拾东西跟他们走时,为保护四岁的弟弟,她把他锁在家中他们平时玩捉迷藏的密柜里。密柜里有点水和食物,还有手电。她以为不多久就能回家把弟弟放出来。殊不知,她和家人即将踏上的,是一段没有回程的死亡之旅。眼见自己被迫挤在巴士和火车里,离巴黎越来越远,莎拉手里紧握着钥匙,心里越来越焦虑。她决心一定要回去,遵守她和弟弟的约定。

六十年后,嫁到法国的美国女记者茱莉亚,受命撰写一篇有关“冬赛馆事件”的文章,却不料因此挖掘出一桩她夫家隐瞒了数十年的秘密。在莎拉一家被捕几个月后,茱莉亚丈夫的祖父母一家人,搬进了原来莎拉家租住的公寓。莎拉不在“冬赛馆事件”遇害者的名单里,茱莉亚誓要找出莎拉去向的真相。所谓“逝者已矣,何苦纠缠生者?” 如果真相的揭示,只是造成更多痛苦,人类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留下的疮疤?

坦白说,《莎拉的钥匙》虽然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痛心碎、无法忘怀的故事,作者的叙事功力也很扎实,小说的前三分之二部分采用1942年和2002年两条时空线索平行展开,节奏有条不紊,娓娓述来,既写出历史的沉重,又很吸引人,但在处理过去与遗忘这个主题上还是流于表面,过于sentimental了。小说中有一个触动我的地方是,茱莉亚供职的周报主编在阅读了刊出的文章后,向茱莉亚指出,她的报道少了点东西,那些警察,那些巴士司机和火车司机,他们对事件的来龙去脉知情多少?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恶行公之于众后,他们怎么面对自己的良心和曾经的所作所为?在“切记,勿忘”的口号下,探问这些不自觉的“帮凶”,也许是一个更痛更艰难的命题。

wiki上有关“冬赛馆事件”的词条链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Vel%27_d%27Hiv_Roundup

2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看来google的翻译又有进步,已经有你的水平了。

    Comment by Samuel — June 26, 2010 8:10 am GMT-0700 #

  2. 偷懒只看了电影。

    Comment by Samuel — August 7, 2011 4:50 p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