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Donoghue: Room

October 12, 2010 on 3:00 am | In 书斋札记 | 3 Comments

布克奖揭晓在即,不过至今才读了六部入围作品中的一本,Emma Donoghue 的 Room

Emma Donoghue 1969年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是家中八个小孩里最小的一个。其父 Denis Donoghue 是著名的T.S.Elliot 学者与文学批评家,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Emma 先后就读于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与剑桥大学,拥有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她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十八世纪小说中男女之间的友谊(friend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18th century fiction),无怪乎她创作的小说里,有近一半是历史小说,如 SlammerkinLife MaskThe Sealed Letter。Emma Donoghue 亦是一位出柜的女同性恋,她写过两本讲女同志恋情的小说,HoodLanding,前者获石墙图书奖(Stonewall Book Award)。她还写过三本短篇集,The Woman Who Gave Birth to RabbitsTouchy SubjectsKissing the Witch,最后一本有点类似童话新编。除了小说,她的著作还包括文学史研究与剧本。从二十五岁出版第一部作品 Stir Fry 以来,如今刚四十出头的她,绝对算得上一位非常高产丰富的作家。目前,她与伴侣生活在加拿大,她们有两个孩子,她的伴侣是一位Women’s Studies领域的学者教授。

Room 是Emma Donoghue 的第七本长篇小说,也是她个人突破性的一部作品,因为这本小说处理的题材与她以往的作品截然不同。初看Room的内容梗概,这不太像是一个能立刻激发起人阅读兴趣的故事。它讲一个五岁的男孩Jack,自出生那刻就与母亲Ma被关在一个十一英尺见方的房间里,里面有最基本的生活设备,电炉、水槽、浴缸、马桶、桌椅、床、电视、衣橱等,有个男人会定期给他们送食物和必需的日用品,也会时不时在夜晚到房间里来凌虐Ma。坦白讲,这几句概括首先唤起的也许是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幽闭恐怖症,但当真正翻开这本书时,发现的却是另一番天地。

小说选择从Jack的视角,把故事的叙述完全交给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之前还有位爱尔兰作家 Roddy Doyle,他也曾完全采用小孩的叙事视角,写了小说Paddy Clarke Ha Ha Ha,并凭此获得1993年布克奖),通过他的眼睛观察世界,用他的语言描述他的经历。小说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写Jack与母亲被关在房间里的生活,这是整本小说最出色抢眼的地方,给人从未有过的全新阅读体验。在这里,作者运用想像,虚构房间的每一处细节,设计Jack与母亲的日常作息、他们发明的各种游戏、他们用房间有限的材料制作出的玩具。体育课、“爬豆茎”,“鸡蛋龙”、迷宫……它不仅创造了一系列新鲜的事物和情节,而且回溯到我们认识世界、牙牙学语的开始,用一个五岁小孩而非成人的语汇把这一切描述出来,Jack 口中母亲摇摆的大白兔(Bunny)是什么,他用什么词描绘倒牛奶的情景,给人无数惊喜,也是对读者想像力与理解力的一次小挑战。

在前半部分,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自持的母亲,她在不可能的禁闭环境里尽量让Jack健康成长,每晚,她让Jack睡在衣橱里,不让他看到恶男子强暴她的恐怖画面,她也不让Jack沉溺在电视中,规定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然而,她终究只是一个母亲,而非圣母,她会不耐烦,她会生气地对着Jack大吼,她甚至间或性情绪低落到一整天不肯起床,也不给Jack做饭。这种复杂而不完美的母性,在后半部分里有更加具体微妙的刻画。

后半部分写Jake与母亲成功逃脱后如何适应外面的世界,这对读者而言可能比较习惯熟悉、也更容易去想像,因而给人的震撼与冲击不如前半部分那么强烈不一般,但这部分的长处在于作者的控制。拴住情感,不让它流于肤浅耸动的sentiment;节制语言,不让Jack天真的童言变成令人厌倦的自言呓语;继续限定叙事视角,让后半部分中接连登场的成年人,Ma的母亲、父亲、继父,Ma的哥哥一家,包括Ma本人,给好奇的读者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疑问。

后半部分出其不意的地方在于Jack适应世界的过程,美好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作者自己亦承认,现实世界里这个过程其实艰难得多),违反和颠覆了小说之前给人的写实印象。作者笔下的Jack,完美得像一个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勇敢顽强、惹人恋爱的小生命。在当代小说里,这是一个危险的尝试。作者有意无意打破写实与理想化的界限,游走于荒谬与常态、逻辑与梦幻之间,创造出独特的小说格局。

Room 也是Emma Donoghue 最具争议的一本小说,有人指责Room 取材于奥地利轰动一时的Josef Fritzl 事件,是对当事人的利用与伤害,Emma 表示,的确是Josef Fritzl 这桩头条触发了她决定从一个小孩的视角、写一个被囚禁的故事,但两者的关系仅此而已,至于说 Room 是以这一真实事件为原型,完全是言过其实了。

3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已经十月中,但是还是没有在书店看到《遥望》

    在豆瓣上,也没有看到网购的消息。

    Comment by hosseini — October 12, 2010 3:43 am GMT-0700 #

  2. 《遥望》从昨天起陆续发往各地书店。请Hosseini耐心等待。

    Comment by penglun — October 12, 2010 6:12 am GMT-0700 #

  3. 你好,謝謝你的介紹。

    請問有其他好看的書介紹給我嗎?
    我也買了這本書,不過對我來說英文有點深……
    我很想學好英文,請你介紹一些不悶的書給我可以嗎?

    Comment by man — August 30, 2011 9:35 p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