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风景的北欧文学

April 17, 2011 on 11:00 pm | In 书斋札记 | 1 Comment

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缔造了出版界的一个传奇,《千禧三部曲》各种版本以百万而计的销量至今仍为媒体津津乐道,与此同时,美国的各大出版社也已纷纷开始寻找下一个拉森,来自瑞典的卡米拉·拉克伯格(Camilla Läckberg)、亨宁·曼凯尔(Henning Mankell)、挪威的约·奈斯博(Jo Nesbo),都将在今年春夏到美国宣传他们的新书。诚然,犯罪侦探小说在北欧有着深厚的传统,不过在那片冬日漫漫、给人冰寒冷冽之感的土地上,有的不止是热血的探案小说,亦有诸多风格迥异、个性突出的作家,或因语言隔阂而被世界文坛主流所忽视,但随着英语出版界对北欧文学的关注增加,正在有更多新鲜独特的北欧小说进入更广泛的读者视野。

杨·弗斯:当代易卜生

杨·弗斯(Jon Fosse),1959年出生于挪威,是当代欧洲极负盛名的剧作家,2010年获国际易卜生戏剧奖,同年秋天,挪威使馆举办的文化周将杨·弗斯的剧作首度介绍到中国。不过剧作只是杨·弗斯创作的一部分,他是一位既高产又全能的作家,几乎对所有文学体裁均有涉猎,从戏剧、小说、诗歌、散文,乃至儿童读物。他初登文坛的第一部作品是198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红,黑》(Red, Black),取这个书名是为向司汤达的经典名作《红与黑》致敬。弗斯说,他并没有对哪一种文学体裁有特别的偏爱,“我喜欢写作。有时它化成一首诗,有时化成一部剧,或一本小说,或散文。… 坦白讲,我对我的写作没有预定的计划;我只是一味不停地写。我时时提醒自己:杨,你不能对自己艺术家这个身份有所松懈。”

杨·弗斯坚持“艺术至上”的观念,拒绝在创作时背上社会意识的抱负,他直言,自己虽然非常钦佩易卜生的才华,但个人并不喜爱这位现代戏剧之父。“我不能认同的是,他为了反映所谓的社会问题而牺牲掉诗意的自我。… 假如对社会的关怀是自然而然的进入作品,这没有问题。但一个作家不应该完全只操心这些。”

在小说领域,弗斯迄今已出版了十余部中长篇作品,翻译成英语的目前有两本,分别是《忧思》(Melancholy)与《火旁的艾黎思》(Aliss at the Fire),都是典型的意识流实验小说。

Lars Hertervig是十九世纪挪威著名的风景画画家,他在1902年于贫病交加中过世。《忧思》以这位艺术家为主人公,描绘了导致他精神崩溃前的某一天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年轻的Hertervig有幸到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接受名师指导,但他不断怀疑自己的绘画才能,极度缺乏信心,同时,他爱上了房东太太的女儿,由于这份迷恋,房东提出请他搬家。在对艺术与爱的双重焦虑的煎熬下,Hertervig流落街头,徘徊在咖啡店和被赶出的住所间。小说第二部分,心智错乱的Hertervig企图逃离精神病院。结尾,一个世纪后,一位名叫Vidme的作家从Hertervig的画中获得精神的启示与依托,改变了他的人生和写作。

既与Grethe Kvernes合译了《忧思》后,美国译者Damion Searls 又独立翻译了弗斯的近作《火旁的艾黎思》(Aliss at the Fire,Det er Ales),这本篇幅精巧的中篇小说入选今年美国独立书商图书奖(Indie Booksellers Choice Awards)的长名单。这是一则几乎没有情节的故事,语言非常朴素简单,却唤起人无限的遐思。

妻子 Signe 躺在海边老屋的凳子上,思念多年前出海失踪的丈夫Alse。她看着自己走到窗前守望,看着丈夫进门,回想他失踪前那晚的举止以及两人的对话。接着,Alse的祖先如幽灵般一个个登场,他的祖母牵着Alse回家,他的曾曾祖母曾从海里救起自己的儿子,后又亲历年幼的孙子溺水身亡的悲剧。短短一百页的小说,不可思议的涵盖了五代人。除了行文以超长段的独白(好几页可能只有一个句号)与极简短的对话交替组成以外,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我”亦在Signe与Alse 之间相互切换,如同舞台换幕,直接、没有过渡。不断重复的动作、话语、场景,轮回的命运,在神秘与感性中,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对孤独与宿命的反思叩问。整本书像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无一处可以切断割裂,阅读它,如同观看一场戏剧,不能中途离场。

托芙·扬松:童书作家笔下的成人世界

托芙·扬松(Tove Jansson),1914年出生在芬兰的赫尔辛基,父亲是有名的雕塑家,母亲是画家,从事设计和给图书绘制插图。杨松的家庭属于芬兰说瑞典语的少数民族,因此她的作品都是以瑞典语写成。她从1945年开始创作绘制的童话木民(Moomin)系列深入人心,为全世界各国儿童所熟知,让她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儿童文学作家,获1966年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然而,这一耀眼的桂冠也在无形中遮掩了扬松后期的创作。事实上,在生命的后三十年里,从七十年代到2001年过世,扬松共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与若干本短篇故事集,就一位作家而言,这是非常丰厚的一部分创作,不该被简单的忽视。

自2008年以来,“纽约书评经典系列”相继推出了由Thomas Teal翻译的托芙·扬松的小说《夏之书》(The Summer Book)、《诚实的欺骗者》(The True Deceiver)与《公平游戏》(Fair Play),其中《诚实的欺骗者》入围今年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Best Translated Book Award),这是一项将原著本身的品质与翻译的艺术水准作为两条评奖考量的翻译文学奖。

《诚实的欺骗者》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小村庄,作者没有点明具体的国度或地域,使它更具普遍的寓言特色。村里住着一对父母已逝、相依为命的姐弟Katri Kling与Mats。Katri精于世故,擅长算数,对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有着深刻的洞悉,不仅直言不讳,而且拒绝善意的谎言。村里的人一方面不时来向她求教有关生意、数字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对她敬而远之。弟弟Mats智力低下,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他热爱航海冒险,Katri最大的理想就是完成弟弟的心愿,让他拥有一艘自己设计的船,为此,她决定去接近村上独居的童书插画家 Anna Aemelin。Anna住在父母留下的一栋大屋里,她画的插图很受欢迎,但她完全不善理财,不懂处理与出版社等各种商人之间的业务关系,她的个性就像她的作品一样,沉浸在自然中,不谙世事。当精明的Katri走入Anna天真遗世的林中世界后,最终会是谁骗了谁?谁伤害了谁?《诚实的欺骗者》蕴含了抽象的哲理与思辨,谜样的情节,冷峻的文笔,一再逼视我们去面对人世间一样不光彩的主题──欺骗。它不是一本愉快的小说,但足以让人反复回味难忘。

布雷基·奥拉夫松:冰岛的使者

关于布雷基·奥拉夫松(Bragi Ólafsson),如果要从这位四十八岁的冰岛作家的履历中找出一条我们熟悉的信息,也许莫过于他曾是冰岛女歌手比约克单飞前所属的摇滚乐队“糖”(The Sugarcubes)里的贝斯手。他于1986年推出第一本诗集。1992年乐队解散后,布雷基专心投入写作,并经营自己名为“坏品味”(Bad Taste)的出版公司。他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使者》(The Ambassador)是他第二本被译成英语的小说(前一本是《宠物》(The Pets),于2008年出版)。主人公是一位五十出头的冰岛诗人,他受邀去立陶宛参加一个诗歌节,自视代表了冰岛和冰岛文学,可他最新的诗集却深陷抄袭风波,而他在诗歌节期间的经历也堪称荒唐不经,一杯久未送到房间的咖啡,误入脱衣舞夜总会,出发前特意购买的昂贵外套在饭店被偷……交织出一部既滑稽又写实的闹剧。

有趣的是,2010年秋,当布雷基到美国宣传这本新出版的《使者》时,现场读者提问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冰岛这个国家本身,它的历史、与欧洲的关系、它最新的金融危机,即使关涉文学,感兴趣多的也是冰岛文学的概貌、或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受欢迎的探案小说。布雷基个人作品的受冷,在某种程度上,仿佛暗示了《使者》小说之名的一语成谶。

(for《上海壹周》)

1 Commen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你好,我是浙江省政协《联谊报》的编辑,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不知此文是否允许转载?期待你的回复,谢谢!联系邮箱:Dan20012456@126.com

    Comment by 小吃客 — May 1, 2011 11:56 p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