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July 4, 2011 on 1:24 a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学者、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翁贝托·艾柯的身份如他的小说一样,广博丰富。犹记多年前《悠游小说林》里的六篇哈佛诺顿讲稿,艾柯运用符号学理论,不拘一格地从严肃文学、流行小说、历史文献乃至色情电影中旁征博引,探讨奇妙出神入化的叙事技巧,带读者穿越虚构写作的丛林,破译其中的密码。今年春,哈佛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一本艾柯谈小说的新书,《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Young Novelist,以下简称《自白》),这是他2008年在美国埃默瑞大学理查德·埃尔曼现代文学讲座上的四篇讲稿合集,这次艾柯谈的是他自己的小说,将他创作小说的过程袒露在读者面前。
从1980年出版首部小说《玫瑰的名字》以来,艾柯的小说写作生涯已逾三十年,但他谦称自己仍是一位年轻的小说家。在《自白》的第一部分,艾柯先试图阐释创造性写作与科学性写作的区别。通常我们以“创造性的想像”来描述文学创作的本质,但如果“想像”意味的是“事实”的反面,爱开玩笑的艾柯打趣道,难道我们能说提出地心说的托勒密比开普勒更具创造性吗?因此,艾柯指出,文学与科学的区别不在于内容的真假,而在于作者对人们如何解读其文本所采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作为科学家哲学家,他们可以对读者的理解提出反驳,而作为文学家小说家,艾柯举普鲁斯特为例,他可能对某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读《追思似水年华》的评论感到不满,但却很难证明这种解读是错误的。除了指出文学创作不应提供固定的模式或答案,艾柯更强调,“文学不能只给人娱乐和慰藉。它还要致力于激发吸引人们去反复阅读同一个文本,追求更佳的理解。”
书读百遍,这或许是艾柯向他的读者提出的一项艰巨任务。不过的确,无论是中世纪的修道院,还是巴黎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寻找圣杯的东方之旅,还是再现三四十年代欧洲历史的记忆迷宫,艾柯的每本小说都具有百科全书般的磅礴气势,这仅仅因为他本身的渊博学识吗?艾柯以作品为例,具体解说自己如何构建笔下的小说世界。
就《玫瑰的名字》的而言,中世纪是艾柯非常熟悉的领域,“当我决定创作这本小说时,就像打开一个大壁橱,里面堆着数十年来我积累起的中世纪资料”,因此只用两年就写完了。但接下来的《傅科摆》则没那么容易,从研究到完稿共花了八年时间。其中,艾柯特别提到,为描写主人公夜行巴黎的那一段,他花了数个晚上于特定的时间在城里漫步,并带着袖珍录音机,记下看见的一切,包括街名、交叉路口等种种细节。又如,为创作《昨日之岛》,艾柯不仅去南太平洋实地勘查,观察每天不同时段水与天的颜色,还花了两三年时间研究十七世纪的轮船图纸与模型。
不过,这种融汇了大量信息和知识的小说,也让有的批评家质疑艾柯是在炫弄学问,对此,艾柯在《巴黎评论》的访谈中表示,“的确,我把我的学识相当程度地渗透在我小说错综复杂的结构里,但之后取决于我的读者去发现它们。”这本《自白》的第二部分“作者、文本、阐释者”,便体现了艾柯与读者的这种互动。他首先提到,文学创作的目的是为引导出阐释和解读,这部分的工作必须由读者完成,而非作者。艾柯引述人们对他小说解读的种种例子,有来自评论者、译者、朋友等等,他或分析产生这种解读的原因,或从读者发现的联系中,反思自己写作时无意识的思维活动或一段藏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冒出来的久远回忆。也许很少会有小说家像艾柯这样开诚布公的解剖自己的文本,为读者揭去文学创作的玄妙面纱。
写作与阅读无法割裂,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一部作品只有经过阅读后才算真正完成。艾柯在《自白》的第三部分从阅读出发,讨论小说的虚构世界与现实中的读者发生的关系。艾柯以“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为何催人泪下?”这个问题为引子,从哲学、符号学、文艺批评等多个角度,解析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暧昧。
《自白》的第四部分“我的清单”,虽然占了全书的近一半篇幅,但与前三部分相比,有点像一块零碎的边料,里面提到小说家钟爱的一种写作手法──罗列枚举。从荷马、但丁到乔伊斯、惠特曼,艾柯追溯了这种手法的起源,又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解释背后的美学动机与原因。我们知道,2009年,也就是该讲座结束的第二年,艾柯出版了一本名为《清单的无限性》(The Infinity of Lists)的论著,“我的清单”这一章或可视为该书的浓缩版。
关于小说创作与鉴赏,去年底,哈佛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另一本书──《率性又理性的小说家》(The Naive and the Sentimental Novelist ),那是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的诺顿讲稿集。书中,帕慕克以纯粹小说家的情怀,浪漫地描绘了游走于虚实之间、寻找小说神秘内核所带来的阅读趣味;而在《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里,自称“专业学者兼业余艺术家”的艾柯,更多以严谨的学术论述,深入浅出的揭示小说真真假假虚实难辨的奥秘。相映成趣的两本小书,让人领略到两位作家的不同风采。
(for《书城》)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