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伦敦的房间

August 1, 2012 on 4:14 pm | In 命题做文 | 1 Comment

2012伦敦奥运年,一艘轮船搁浅在泰晤士河南岸伊莉莎白女王音乐厅的屋顶,鸟瞰泰晤士河,将大本钟、伦敦眼(摩天轮)和圣保罗大教堂尽收眼内。这是配合奥运而发起的一项融汇建筑、表演、文学等多种艺术的文化企划,其灵感来自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作品《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这间船型公寓的外观模仿1890年康拉德探访刚果时所乘坐的“比利时国王号”(Roi des Belges),并以此命名。那趟刚果之旅启发康拉德创作了《黑暗之心》,他将刚果河与泰晤士河并置对比,而今,一个多世纪后,曾经航行在刚果河上的“比利时国王号”以另一种姿态停泊在泰晤士河岸,成为文化奥运的一部分,又称“献给伦敦的房间”(A Room for London)。

这间公寓除了在奥运年以每晚120英镑的租金向公众开放以外,还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其中,英国艺术机构“艺术天使”(Artangel)每月邀请一位作家到船屋闭关四天,创作一篇与伦敦、河流及康拉德作品有关的散文,完成后,请作家朗读自己的文章,并制成广播节目(podcast),听众可以在网上收听。上半年在船屋住过的作家包括有拉美新生代里最耀眼的、《告密者》的作者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Juan Gabriel Vasquez),英国作家詹妮特·温特森、卡利尔·菲利普斯(Caryl Phillips),担任过瑞典驻华文化参赞的瑞典作家斯文·林奎斯特(Sven Lindqvist),美国历史学者玛雅·贾萨诺夫(Maya Jasanoff)和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

受邀的作家里,有的因其作品或经历让人不由自主的将他们与伦敦、与康拉德联系到一起,如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巴斯克斯,在小说《科斯塔瓦那秘史》(Historia secreta de Costaguana)里,他塑造了一个与康拉德有过交往的主人公,这位哥伦比亚人把康拉德小说《诺斯托罗莫》(Nostromo)里虚构的国家科斯塔瓦那认作是自己祖国的原型,深感有必要将他所知道的历史真相讲出来,纠正康拉德的版本。挖掘被掩盖的黑暗角落、还原历史的原貌、探索小说与历史的微妙关系,这些贯穿加夫列尔·巴斯克斯作品的主题,同样延续在他在船屋写的日记体散文中。

提到伦敦、河流和康拉德,自然让人想起迈克尔·翁达杰。年少时从斯里兰卡移居英国,完成学业后又辗转到了加拿大、从此在那儿定居,伦敦之于翁达杰,也许更似人生的驿站。在新书《猫桌》(The Cat’s Table)里,他讲述了一个11岁的斯里兰卡男孩独自坐船前往英国的故事,具有相当浓厚的自传色彩,并在卷首引用了康拉德《青春》(Youth)里的一段话。由此,翁达杰以“抵达与出发”(Arrival and Departure)作为其散文的主题便显得不言而喻。

下半年,还将有美国新锐作家泰茹·科尔(Teju Cole)、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爱尔兰小说家科尔姆·托宾等加入这项活动。除了邀请作家到船屋居住写作以外,另有一项“来自伦敦的声音”的声音艺术企划,那是邀请创作者到屋内表演,观众可以在网络或船屋下方音乐厅的大荧幕上观看现场转播。

把城市、空间、文化和艺术糅为一体,“献给伦敦的房间”衍生出种种丰富的可能,不愧是令人大开眼界的绝佳创意之一。

附:“献给伦敦的房间”的所有节目都可在其官方网站收听或观看,网址是:http://www.aroomforlondon.co.uk/

(for 新京报)

1 Commen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1. 你好,看见你的博文,很宁静,可以与你联系吗?我有书稿需要中翻英,希望与你合作。

    Comment by limeng — March 16, 2015 6:40 am GMT-0700 #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