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Auster: Winter Journal

September 26, 2012 on 11:35 a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当身体走入生命的冬天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保罗·奥斯特结束了和Lydia Davis四年的婚姻,他为卖钱而写的小说Squeeze Play依旧没有找到买主,被“塞到一个塑胶袋里,经过几次搬家以后完全忘了有这东西的存在”。今天,记得或知道这部以笔名Paul Benjamin出版的小说的读者大概也寥寥。奥斯特的父亲在他离婚两个月后过世,“他的死让我大受打击,创痛不已,以致我还有力气写什么的话,都是写有关他的回忆。最大的讽刺是他在遗嘱里留给了我一笔钱。……这钱让我可以重新出发。”让保罗·奥斯特得以重新出发的不止是这笔钱,四年后,一本追忆父亲、阐说个人见解的回忆录《孤独及其所创造的》(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为他在文坛确立了位置。

相隔三十年,保罗·奥斯特出版了他的第三本回忆录《冬日笔记》(Winter Journal)(中间第二本是一九九七年的《穷途,墨路》(Hand to Mouth),回忆他二十岁到三十岁最落魄的岁月)。在写作这本书期间,奥斯特度过了六十四岁的生日,“你问自己:还余下多少个早晨?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门业已打开。你已走进生命的冬天。”不难想见,这是一本关于衰老的回忆录。

与《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相似,奥斯特在《冬日笔记》里亦没有采用第一人称,而创造了一个“你”。 这个“你”不仅拉开叙述上的距离,把自己当作一个描写的客观对象,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保罗·奥斯特自己的身体、躯壳,《冬日笔记》读来犹如一本他与自己身体对话的回忆录。“毕竟,时间已不多。此刻,也许不妨放下你的故事,试图检视住在这具身体里的感受,从你有记忆的第一天到眼前这一刻为止。一系列感官的数据。或可被称之为呼吸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breathing)。”

身体的愉悦和疼痛,身体的伤痕和变化,奥斯特以非线性、片断式的跳跃叙事,追溯这具身体上留下的生命印记,它们或许是儿时顽皮被长钉划破脸颊、打球时碰裂眉骨、额头撞上对手牙齿等各种伤口留下的有形疤痕,或许是青春期欲望的骚动、寻求满足的焦虑、与异性身体缠绵而获得的各种感官记忆。在与自己年轻的身体对话时,保罗·奥斯特显得从容自在,风趣幽默。例如,写到自己十二岁在额头受伤后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你被选为旗手,这表示你必须手持美国国旗,行过礼堂的走廊,把旗帜插到讲台上的旗座里。你的头上裹着白纱布,因为伤口的缝合处依旧偶尔有血渗出,白纱布被染红了一大块。”如此富有画面感的描述,让人不禁要笑出声来。

青春的记忆似乎总和性脱不了关系。自然,在《冬日笔记》里,保罗·奥斯特以毫不吝啬的笔墨写述了自己的性/爱经历:自慰、失去童贞、嫖妓、遇到一个会背诵波德莱尔的妓女差点动心、在飞机上与初识的女孩互相抚摸耳鬓厮磨、染上过性病、甚至在大学一年级时让一个女孩怀孕并最终决定打掉孩子,不管浪漫的、放纵的,还是猥亵的、不堪的,在在见出保罗·奥斯特真实的坦荡和勇气。特别是提到堕胎这个在保守的美国频频引起争议的决定时,奥斯特的叙述干脆简洁,没有冗赘的解释辩护说理。“一方面,你确信你们两个做了正确的决定,不要这个孩子(一对十九二十岁的父母,这是个荒唐的念头),另一方面,对于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的回忆,成为折磨你的痛。”

灵魂住在身体里,身体住在哪里?在《冬日笔记》里,保罗·奥斯特用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记录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二十一处住所,详细到每一处皆有具体的地址,通过这些住所,串联起他一生的脚步,从穷困潦倒时期的颠沛流离,到走向成功后物质和感情的双重稳定,这是书中唯一一部分严格依照时间顺序而展开的叙述,一张具有奥斯特独特叙事风格的人生纪年表。

当身体进入生命的冬天后,死亡便成了不可避免的话题。虽然六十四岁在现代社会里不算是年迈的高龄,但“你无法阻止自己不去想到所有其他没能活到你现在这岁数的人。这恰是千万种不可能发生、却实实在在已发生的事中的一例。”围绕死亡,奥斯特写了母亲猝死给他的打击,写了他与妻女亲历的一次重大车祸,写了自己误以为与死神擦肩的虚惊,也简略的述及自己人生中面对过的各种死亡,家人的生老病死、朋友遭雷击的意外死亡等等。最有意思、也可能最容易被误读的是长达十页的对一部电影情节内容的复述,片子名叫《送达时已死》(D.O.A.(death on arrival的缩写)),是保罗·奥斯特一次午夜难眠时无意在电视上所看的。在那不厌其烦的把图像转化成文字的详写中,奥斯特仿佛将自己的小说叙事美学移植到回忆录里,以长镜头般不动声色的记载,给回忆嵌入了一个虚构、却又与现实有神秘联系的故事。

每年秋天是英美文坛出版声势最浩大的时节,各类重量级的作品都纷纷在秋天推出,部分原因与下半年是颁奖季有关,形同众多剑指奥斯卡的重要影片也都是放在年底上映一样。《冬日笔记》自是其中众所瞩目的一本,即便近年来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在评论界有口碑下滑的趋势。但遗憾的是,难以与前两本回忆录比肩的不足,为奥斯特引来的更多是评论者的惋惜或刻薄的恶评。的确,缺乏《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在思考上的深度,又不像《穷途,墨路》有明晰的主题要旨,《冬日笔记》显得零碎散漫,尤其是后半部分,有关母亲的回忆、有关他的第二次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前半部分所建立起的与自己身体对话的格局。

《冬日笔记》与前两本回忆录另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感情的基调,多得快满溢出来的抒怀感伤让这本回忆录变得略嫌煽情浮夸,失去了读者原本期待在奥斯特作品里读到的精深奥妙。例如在回忆与第二任妻子的婚礼时,奥斯特写道:“就在你把妻子拥入怀中亲吻她的那一刻,暴雨终于来临,雷鸣的巨响划破你头顶正上方的天空,房子的窗户被震得咯咯作响,你脚下的地板在颤抖,全屋子的人倒吸一口冷气,仿佛上天在向世界宣告你们的婚姻。……有生以来第一次,你感到自己参与了一次宇宙性的事件。”这种张扬、惊天动地的感情表达或宣泄,在强调克制、疏离、冷静、客观的现代文学里显得突兀而触目,若说是瑕疵,不无道理,但除了是瑕疵,也让人看到褪去小说创作里后现代身份后的一个平凡而真实的奥斯特。因此,虽然从文学角度,《冬日笔记》的确称不上一部杰出的回忆录,但在认识保罗·奥斯特上,这是一本不可忽略的重要之书。此外,作为读者,也期望走入冬天的只是奥斯特的身体,而不是他的创作。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