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也能诞生杰出的作家

October 25, 2015 on 2:03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不止一位大作家说过,不幸的童年更能造就一位出色的作家,比如海明威、托宾。同样,在很多作家的作品里,我们不难发现童年构成了他们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比如艾德娜·奥布莱恩。

今年四十八岁的爱尔兰小说家科伦·麦凯恩在都柏林的郊区出生长大,父亲是一家报纸的特约编辑,出版过多本主题各异的著作,这大概是麦凯恩最早与文字的结缘。虽然从少年时起就有了给报纸撰稿的舞文弄墨经历,可是八十年代,当二十出头的麦凯恩来到美国,计划创作一部“宏大的爱尔兰人的美国小说”时,他发现自己写不出来了,因为他的生活经历实在太贫乏,他有一个对作家而言最糟糕的童年,一个幸福的童年。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骑上自行车,开始了一段历时一年半的横穿美国之旅。一路上,他没有住过一天旅馆,不是露营,就是在别人家借宿,有时把途中的见闻写成文章,寄给爱尔兰的报纸,有时靠打工赚钱。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日后这段非凡的历险并没让麦凯恩写出一本爱尔兰人的“在路上”,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依旧无法在他的作品里直接读到有关这段自行车之旅的只字片语。但这段旅程对他的影响重大深远,自那以后,他的文字变成车轮,在大洲和海洋之间任意驰骋,他把自己真正变成了迈克尔·翁达杰所说的“国际混血儿”。

如今,麦凯恩住在纽约中央公园旁的一间高层公寓,有一段结发二十载的美满婚姻,三个可爱的儿女,养了一条狗,与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无异。当有读者问他养育小孩是否会影响创作时,他笑言作家也要“一只脚着地”。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身体力行的去冒险,他走进书房,而且是一间用衣帽间改造的逼仄书房,他把自己夹在两壁之间,让注意力凝聚,却让想象超越了一切时间和地域的界限。他来自爱尔兰,可他笔下的人物却有俄罗斯的芭蕾舞蹈家,有波兰的吉普赛女诗人,他描写过住在纽约地下隧道里的游民,他借用法国杂技狂人菲利普·佩蒂在纽约高空双子塔之间的走钢丝表演,创作了一部折射九一一的杰作,《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为他赢得全美国家图书奖和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受到大西洋两岸的肯定。

小说成了麦凯恩历险的一个新天地,他不惧挑战恢弘的规模,不断展示出高难度的技巧,在即《转吧,这伟大的世界》后,他把连结小说的钢丝飞架得更远,从美国跨至爱尔兰,推出了新作《横越大西洋》(TransAtlantic),这大概是麦凯恩迄今最具野心的一部作品。书的第一卷记述了历史上三次有明确记载的真人真事,分别是1919年的第一次飞越大西洋之旅,1845年美国倡导废奴运动的黑人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访问爱尔兰,和1998年美国参议员乔治·米切尔(George Mitchell)到北爱尔兰主持和推动和平谈判。

这到底是小说还是纪实?读者也许会忍不住发问。其实,把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作为叙事对象、将史实移入虚构空间的做法,是麦凯恩自2003年《舞者》以来一直在尝试和实践的小说形态。麦凯恩认为,事实(fact)是可以并很容易被操控和扭曲的,例如九一一后美国发动海外战争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谎言,例如克林·鲍威尔用一张拍摄到伊拉克油轮的卫星照片杜撰出藏有化学武器的论断。作为小说家,麦凯恩试图用他的作品介入“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可塑地带”,来探索“实际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的鸿沟,人们伪称的真实和真正的真实之间的鸿沟,历史和想象之间的鸿沟,无名氏和政治人物或权贵之间的鸿沟”。写作于他,便是一次次游走在这些鸿沟间,试图架起联结的钢丝。

因此,《横越大西洋》的第二、三卷转入描写四位虚构的女性,莉莉、艾米丽、洛蒂和汉娜,她们是流着一脉血液的四代人,因历史的巧合,串联起了小说第一卷里的三件大事。但换个角度,或在更耐人寻味的层面上,第一卷里的三组真人真事也许只是陪衬的背景,作者用大人物和大事件穿针引线,叙述了一个爱尔兰家族的百年历史,这正是麦凯恩大胆、冒险、惊人、出奇的地方。这部小说犹如一扇折叠的屏风,将真实的事件与虚构的人物平等并置,组合成一幅虚实难辨的画卷,透过对“何谓真实?”的叩问,向公认的历史发出质疑,“谁属于历史?谁拥有述说历史、回顾历史的权利?”

历史通常是名垂青史者的历史,是成王败寇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在《横越大西洋》里,麦凯恩反其道而行,让湮没无闻的小人物成为主角,剥离轰轰烈烈的战争,刻画和平的英雄。同时,把虚构部分的笔墨集中于塑造女性亦不是偶然。麦凯恩告诉记者,在北爱的和平进程中女性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暴力和仇恨猖獗无休时,是爱尔兰的妇女、尤其是母亲,首先联合起来走上街头,呼吁结束这种野蛮痛心的局面。在这个意义上,《横越大西洋》既是一部和平的史诗,也是一本关于女性的小说。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