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公共图书馆

October 25, 2015 on 2:10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美国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说,“我所受的真正的教育……来自公共图书馆。对一个家里买不起书的贫寒孩子而言,图书馆是通往奇迹和成就的门,我永远庆幸不已的是我懂得冲过那道门,充分利用它。”我恍然在这段话中读到自己的影子,若将“贫寒孩子”换成“囊中羞涩的我”,那几乎就是我在美国生活的写照。相对别的物价,美国的书价格不菲,一本书,可以喝三四杯星巴克的咖啡,可以看一两场电影,可以买几件H&M的打折T恤,但幸好要看书不一定要买书,美国有极其完善便利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只要是当地居民,无论美国人还是外国人皆可办理借书卡,无需任何费用。我钥匙扣上挂的借书卡经常多过钥匙的数目,本镇的、邻镇的,还有县的(美国州以下的行政区,大于市镇),而且这些图书馆的分布密度很高,即使是一个小镇的图书馆,也常会有好几个分馆,以方便居民光顾。

来自旧金山的摄影师罗伯特·道森(Robert Dawson)花了十八年时间,用镜头记录下遍布美国的大大小小的公共图书馆,它们或历史悠久,或摩登现代,或在偏远的山区、酷热的沙漠、甚至风景秀美的国家公园,或在人口集中的大都市,它们的建筑或宏伟肃穆,或时尚简洁,或只是一间简单的小木屋,或甚至是一辆满载图书、穿梭于乡间的巴士,即流动书车(Bookmobile)。这些照片组成了图文书《公共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的主体,中间穿插了十余篇记述或阐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功能、意义、现状、变迁的评论散文,出自小说家、诗人、记者、图书管理员、流动书车司机、社会活动家等各种不同身份的作者之手。

先于图书馆而存在的是读书的人。十七世纪,率先抵达新大陆的是来自欧洲的移民,或说殖民者,跟随而至的是他们想读的书,成箱成箱的书在纽约、费城、波士顿的码头登陆上岸,这些书先成为私人藏书,后在主人过世后被捐赠出来,供公众阅读。1700年,英国军队的牧师约翰·夏普(John Sharp)教士将他的藏书悉数留给纽约市,为日后的纽约社会图书馆奠下基石。早期的图书馆采取会员制,会员拿出各自的书汇总在一起,缴纳一定会费后便可从中借阅,同时也借此筹措资金购买新书。图书馆精神应运而生。1833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彼得伯勒市(Peterboroug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全靠税收维持的地方性公共图书馆,成为现代社区图书馆的雏形——向所有人开放,完全免费。十九世纪末,发明杜威图书分类法的麦尔威·杜威创办了第一所专门培养专业图书管理员的学校。同一时期,实业大亨安德鲁·卡内基在美国各地及其以外广泛捐建图书馆,仅美国境内就有超过一千四百座,而每建一座图书馆,卡内基规定,当地社区必须保证支持图书馆的运作,经过一个世纪多后,当年修建的这些图书馆楼目前仍有一千三百多栋在被当作图书馆使用。迄今,美国共有社区型的公共图书馆近一万七千家。

时下,美国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不再只是传统单一的借阅服务,它也是社区的免费机房和网吧,特别是在一些偏僻或贫困的小乡村,买不起电脑或家里没有网络,公共图书馆遂成了当地居民使用电脑和上网的唯一去处。此外,图书馆还开办免费的计算机课程,教人们如何使用一些基础软件、如何上网求职等各种和当代生活密不可分的技能,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甚至有一位专职的社工,辅导有需要的人如何申请适当的政府补助。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美国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提供电子书借阅,新近又添加了流视频(streaming video)借阅,部分电影电视亦可以直接在网上办理借阅并观看。

在有些地方,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还无形中承担起了某些本不属于它的社会职能。奥兰克公共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在书中述及,1969年,由于开支高额,加州通过一项法案,关闭了几家大的精神病院,但由于小型的社区服务机构跟不上,导致在之后的二十年里城市流浪汉数量激增,公共图书馆替代成了这些无家可归或精神不稳定者的庇护所。虽然他们或衣着邋遢,或言行古怪,时而闹出事端,但图书管理员只能耐心安抚,绝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因为在“向一切人敞开”的宗旨下,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享用公共图书馆的平等权利。

作者在书的引言里指出,历史数据显示,当经济不景气时,光顾公共图书馆的人数便会明显增加,可令人唏嘘的是,图书馆又是经济低迷时首当其冲被削减预算的。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有关公共图书馆资金紧张的消息时见报道,有的图书馆被迫关闭,有的缩短开馆时间,有的开始向非当地居民收取费用,因此,唤起关注是罗伯特·道森完成并出版这本书的一大初衷。不让知识和信息变成某种特权,美国著名电视记者比尔·莫耶斯在为该书所撰的序文最末写道:“当一家图书馆开着时,无论其规模或形态,民主的门也开着。”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