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头推理长篇《去问人头吧》&《着魔》

December 30, 2006 on 12:18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年末的几天窝在家中读朋友寄来的日本推理小说,法月纶太郎的《去问人头吧》和土屋隆夫的《着魔》都是近五百页的大部头之作,这类长篇,基本上都有一个毛病,即语言繁琐,不够简洁,至于是不是故意拉成“裹脚布”以赚稿费,就不予揣测了。

0010344403.jpg

法月纶太郎,又一位被称为“日本的艾勒里·奎恩”的推理作家(记得还有一位是有栖川有栖),《去问人头吧》的侦探为父子搭档,父亲法月警视是警察局的长官,子(与作者同名)的法月纶太郎扮演“神探”角色,这个安排,可说是Ellery Queen小说的一个翻版。在故事的部分,注重从细节展开推理的演绎,并在事件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正这些论点,直至解开所有谜团,这和Ellery Queen的风格极为相似。

病逝的著名雕刻家川岛伊作,留下了最后一件以女儿为模特的雕塑遗作,但是作品的人头被人砍下,不翼而飞,这是不是一个杀人预告?不多久,川岛的女儿遇害,负责川岛回顾展的宇相先生相继收到勒索信和一个装着人头的包裹。产生两个谜团,一雕像的人头去了哪里?二杀人凶手是谁?动机何在?

小说中,纶太郎对案情的推理有条不紊、层层推进,读来饶有趣味。只是,“身份对调”的诡计,在个人观点里,虽有其引人之处,却已显得过时。诚然,对推理小说阅读者来说,有一些默认的游戏规则,比如将先进的科学鉴证技术排除在外,对写作者来说,把故事发生的年代往前推个十几二十年,以避开这些高科技的存在,但是毕竟时代不同,DNA、毛发、牙齿这类死者身份鉴定的技术,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在这种状况下,使用“身份对调”的诡计,虽不算漏洞,但总让人觉得乏善可陈,了无新意,并且也会限制推理小说的阅读面。

《着魔》是日本战后第二代推理作家土屋隆夫在87岁高龄时(2004年)推出的一部长篇作品。对老人的尊敬,还是不要砸得太狠,虽然之前并没有读过土屋隆夫的推理作品,但是就《着魔》一书而言,只能说,是一本非常平庸、令人失望的推理小说。

1ub013.jpg

在一个小镇里,连续发生了两起幽灵袭击年轻女子的事件, 但没有死人,在第三次幽灵出现的时候,死者是一名怀有三个月身孕的妇女。很明显,前两次事件不过是障眼法,而最后一次的杀人事件,同样的疑问,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到小说的中段,凶手的身份已经暴露无遗,留下的问题,只是破解凶手的不在场证明Alibi,而其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诡计,相信对多数推理小说谜来说,也是毫无挑战性可言。

《著魔》是一部警察小说风格的推理作品,围绕警察侦破案件的过程而展开,里面塑造了几个颇有个性的警察形象,但是,推理小说终仍属通俗(大众)的文学类型(pop fiction),因此对我来说,谜团和诡计是第一要素,阅读中,更注重的是情节的刺激性和意外性。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