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千年祈求》(李翊云)
January 27, 2007 on 8:20 pm | In 书斋札记 | 2 Comments早预备看的一本书,Jacques同学大力推荐,结果懒懒的一直拖到今日才看。不太清楚李翊云和她这本《千年祈求》在华人世界里的流广度有多少,之前作者本人来这边做过一次朗读会,于是才注意到这本书。
李翊云,出生于中国北京,北大生物系毕业,赴爱荷华大学攻读医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室学习,获MFA学位。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千年祈求》是李翊云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获得多项文学/小说类的新人奖。作为一个母语非英语的作者,能够以英语写作且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非常令人瞩目,但是对读者来说,用一个怎样的衡量尺度去评论这个小说,却成了一个问题。撇开语言、撇开海外作家以暴露中国阴暗面、迎合西方读者口味这一常见的批评,写一点自己对《千年祈求》的读后感。
《千年祈求》一共由十个短篇组成,涉及的时空背景、代表人物非常广泛多样化,有国营企业的下岗女工林姨Granny Lin,有退休的数学教师Mr. Su,股票交易所成了老苏每日的活动中心,有被未婚夫抛弃的乡村女教师,有出国留学、在美定居、不愿让母亲知道自己是同志身份的儿子,有为逃避国内高压政治、用假结婚迁到美国的医生,有官逼民反的农村莽汉,有文革中遭迫害的一家子,等等,里面牵涉到1949年后中国的各项运动、三年自然灾害、高潮的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天安门事件,而这些主人公的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历史急剧变动中的失败者、失意者、不合时宜的被淘汰者。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冷酷、不予介入的。但是,这种中立,是写作上的刻意控制,还是由于作者本身对这些人群的陌生感所造成的,个人“武断”的以为,是两者兼有。
记得上次朗读会上,李翊云对一个听众的回答(记性太差,忘了原来的问题)里讲到,她写作,不是写她知道的,而是写她想知道的(write not what I know, but what I want to know)。初听,这是个很有个性的答案,可以让想象力得到无尽的释放,但是细琢磨,会产生一个问题,想象力其实是有界限的,尤其对于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而言,在一个不熟知的事物前,仅凭想象力,会有它触及或深入不到的死角,在作品里体现为一些人物的心理、行为缺乏足够充分说服人的合理性和复杂性,比如《Extra》里的林姨,一个终身未嫁(虽然在她下岗之后有过一次婚姻,但这个婚姻明显是非常态的)的中年妇女,她对私立学校里那个被家庭遗弃的男孩康的爱护,小说明确的将之诠释成爱情,似乎有些过于求异而显得牵强,如果将它处理的更暧昧隐晦一些,并融合母爱的元素,或许会更令人信服。《Love in the Marketplace》里的Sansan,在友情的驱使下,竟安排自己的男友和Min假结婚,使Min可以完成出国的愿望,小说对这个不可思议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的铺垫,略为单薄,只是增加了故事的奇异色彩。
写到这里,想到以前看的一篇Close Range(by Brokeback Mountain’s author)的书评,那位作者批评Annie Proulx笔下的怀俄明故事(Wyoming stories)是一些写给游人看的道听途说的故事,有表面的情节,但缺乏真正深入的洞识和体察。照搬原话用在《千年祈求》上,也许有点过于苛刻,但是不得不说,这本小说集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作者与人物的本身距离太远(此处说的距离,不是指“间隔效应”里的“距离”,那是作者先进入、再抽身而回的第二次/重的距离感),导致小说传达出来的作者对人或事态的观察,个人的视角不强,给人大路化的感觉。
十篇作品里,个人最喜欢的是Immortality《不朽》一篇,通过传说与现实的巧妙结合,用一种非理性、但超然冷静的远观态度来叙述中国历史经过的一次次疯狂(madness),对中国社会延续至今、病入骨髓的封建奴性,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揭露和讽刺。男孩的母亲因为在怀孕中,整日注视报纸上毛主席的图/照片,结果生下来的男孩便长了一张主席脸。这张主席脸使男孩安然的度过了文革的暴乱,使他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红遍全国的特形演员,身价百倍。可也是一夜之间,一次不小心的私生活问题,将他从逍遥的云巅推入不复的深渊。领袖的易位,同时意味着他的被弃,最后他用自宫宣泄了他所有的悔恨痛苦,但可惜,这个村子历史上曾因出过多位皇帝宠幸的公公而辉煌盛极的那一页,已经被永远翻过去了。
最后还是写一点《千年祈求》的语言,非常简明平顺的英语,显示出作者在非母语写作上的聪明和灵活,这也让我想起,台湾作家侯文詠曾解释他自己作文语言简洁的风格,来自于读医科时受解剖学课本的影响,李翊云也是一位理工科背景的作家,因此她简明的文风里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原因,仅是推测。另外,虽然小说的语言是英语,但很多句式结构其实是相当中国化的,中文读者读起来会感到很轻松,自己曾试着在阅读过程中心头默译,发现转化成中文的句子相对较容易,这许是作者语言的一个特点,不过个人还是更倾向喜欢比较纯的语言。
2 Comments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
无意进来,写的很好。
同喜Immortality。
Comment by 俞晓 — February 7, 2009 12:42 am GMT-0700 #
很喜欢看你写的书评。
以前不是特别喜欢Immortality, 觉得有点over the top. 读了你的评论,觉得该去再读一遍。喜欢Granny Lin的那个故事。
你读书速度好快,太崇拜了!:)
Comment by 木南 — January 27, 2010 5:20 pm GMT-0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