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词典(韩少功)
February 21, 2007 on 2:45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马桥词典》,是一本虚构的小说(fiction),还是一部方言汇编词典,很难分得清,这既是它独树一帜的地方,也是这本书的问题所在。当我最初在别的文章里了解到这本书的框架时,心里顿时生起难以名状的兴奋,一部以词典条目的形式写成的小说,那会是多么的有趣和新鲜!可是阅读下来,最初的兴奋渐渐冷却,先是失望,后是豁然,最后留下的是疑问。
《马桥词典》是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本作品,作者以自己知青生活为原素材,虚构了一个地处湖南汨罗县、名为马桥的地方,以150个词语条目、编辑词典的方式,叙述当地的风土人情,将人物和事件线索拆散成零碎(看似)独立的单元,可以看作对小说的一次解构主义实验。另外,从方言的角度,它以小说这种文体形式,反抗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下对地域语言的忽略,为保留语言多样性作了一次执著的固守。作者通过传说、考证,阐明一个个方言词条的含义,马桥人特有的,或同时流传于马桥之外的,同时借这些词目为索引,讲述发生在马桥的一桩桩奇特动人、有笑有泪的故事,并且在文字中试图揉入这些方言的运用,但这最后一条的实践略显生硬刻意。
书中的人物故事跨度很大,向前追溯到抗战时候马桥地方的情形,以建国后各类农村运动为主体,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知青返乡改革开放为止。通过语言(方言)的重建,来还原一个时空的原貌,《马桥词典》有着它非常的独创性,但在作者与文本的关系上,处理得含糊不清,书中有一位叫韩少功的知青,在叙述上,给人一种被写者与作者等同(被写者—叙述者(词典编者)—作者)的感觉。这种模糊的距离,因为选取的“词典”这个文本的特殊性,而显得问题突出。叙事过程中插入的一些对语言、文化、哲学、历史的思考,有点和fiction of idea的类型沾边,但缺少理论性的系统架构,反而破坏了文本原有的节奏,不太喜欢。不过无论如何,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在(民间/汉)语言和小说文体上的一次探索,《马桥词典》具有它不一般的意义。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