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之桃之夭夭
July 21, 2005 on 11:21 a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第二遍读王安忆的桃之夭夭,脑海里浮现出最近常流行的一句话:清水出芙蓉。这五个字被一个自称芙蓉姐姐的网络女人用来标榜自己@#$%^&*的气 质,却无意中让我拾到,真的是意外所得。平常里听到清水出芙蓉,会联想的到一定是一个遥遥娉婷、清风傲骨、不染尘妮、甚至一定是要穿一身洁白的长裙、裙摆 逸逸、长发飘飘,这样的一个女孩,也许更符合多数人心目中的清水出芙蓉。可是,王安忆笔下的郁晓秋:身材不是纤细苗条,却是早熟丰腴(这是让我联想到芙蓉 姐姐最初的动因);五官不是小巧精致,却是浓墨重彩;头发不是轻柔飘逸,而像不驯服的野草。
郁晓秋的母亲是一个文明戏的演员,虽然她的家庭曾经算是个富足的中产阶级,但在她出生的那一刻,早已变了样。她是在父亲坐监父母离异后一年半才出生的,于 是她的父亲是谁成了一个只有她母亲才知道的秘密。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却只有一层很冷漠的兄妹姐妹的关系。她的身世之谜,是弄堂里人们无聊时的话题并 偶尔会招来一些异样的眼光。她的母亲,对她似爱又恨,不冷不淡,不理不散。但是,郁晓秋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本领,把这些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在心里过滤掉,不知 道是故意的视而不见,还是愚钝的感受不到,总之,她一直很快活很积极很自得其乐的生活着。
文革初期,母亲被单位隔离,哥哥厌恶这个家留在外地读书,姐姐得了肝炎住在医院,学校停了课,十三岁的她,一边隔三差五的去医院看望姐姐,一边快乐的加入 少体校宣传队,来填满闲暇的时间。下乡劳动的时候,火头军之一的她能想出各种办法来改善同学缺油水的伙食;偶尔,周围同学能幸福的吃到家里捎来的饼干糕 点,或者去镇上吃碗馄饨打打牙祭,没钱的郁晓秋也有自己的办法找到可吃的零嘴,比如在收过的毛豆地里寻找落网之鱼,在灶边变烧水边爆黄豆解馋。
郁晓秋早熟的S身形和上挑带些媚态的杏眼,给她招来了“猫眼”抑或“工场间西施”的外号,但在男女关系上,郁晓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恋爱因为对方的三心二 意告终。后来,姐姐因为难产过世,郁晓秋负起了大部分抚养的孩子事情,接着,在双方家长的撮合下,郁晓秋嫁给了那个曾经她称为姐夫的男人,再后来,郁晓秋 有了自己的孩子。
故事写到三十二岁的郁晓秋时结束了。五三年出生的郁晓秋,经历了动荡的年代,经历了插队落户,经历了恋爱、失恋、婚姻、家庭、怀孕、妊娠,别人眼里曾经的 风流已经不在,曾经丰腴的身材变成了壮硕,曾经妩媚的“猫眼”或“西施”,变成了质朴的农妇,“在自然的、室外的体力劳作和粗鲁的爱中长成,生活的”。
合上书,挥之不去的是郁晓秋留下的那股顽强旺盛的由内向外散发的生命力。书名取自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来比喻这个在势利的市井中、在变换 的命运中,从容不懈走出艰难而纯净的生活之路的别样的郁晓秋。在我的领悟中,这种从容,这份不懈,也是芙蓉可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力量所在。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