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魔术师(虹影)

March 15, 2007 on 11:11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去年读过一本虹影的《上海王》,印象比较平平,可能因为人物传奇类的小说不是自己的偏好,这次在朋友推荐下,读了她的最新作《上海魔术师》,感觉不赖,很喜欢。

9232503.jpg

作者在自序中阐说,这本小说的灵感来自于“想写一本杂语小说”,所谓“杂语”,就是把各种不同来源的语言汇杂到一块,造出一个缤纷的汉语大世界。小说的几个主人公有着非常鲜明特殊的身份,从而形成他们各自独特的语言风格,自称所罗门王的外国魔术师,是一位从俄国流落到上海的犹太人,心里永远系着《旧约圣经》,话语中不断带着主啊、耶路撒冷这样的词汇,经常喃喃自语的仿佛在祈祷;加里是所罗门从人贩子手中买来收养的中国孤儿,这个英俊潇洒、又略带腼腆的男生,被所罗门称为“王子”,他的说话里掺杂了旧上海的市井语、洋泾浜的英语、和一个青春期少男的“文艺腔”。小说另一方的人物,张天师和他率领的杂耍班子,说的自然南方底层劳动人民的语言,而他刁钻古怪的女徒弟、也是故事的女主角,兰胡儿的语言,除了带着杂耍戏班的特点,同时糅合了一个少女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善感与多情。

作者将这番杂语语言的实验放在一个四十年代大上海的时代背景下、以大世界游乐场为主题的小说里,当然是一个非常契合、相得益彰的做法。在实验中,小说较成功的达到了杂而合、分而杂的双重效果。一方面,语言虽杂,但组合得流畅而浑然一体,所罗门、加里、张天师、兰胡儿,他们各说各话,风格跳跃突变,却无突兀别扭之感,自然而逼真的构造了十里洋场中一个纷繁杂乱的汉语语言大熔炉。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语言仍保持着各自清晰的特色,令人印象分明而深刻。

可能如作者自己所释,因为是一本语言实验的小说,所以故事一定要写的精彩些,才可以吸引到读者。这里的“精彩”,指的自然是不入评论者之眼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等等之类,不过对普通读者来说,读一个惊心动魄、险象环生、扣人心弦的长篇故事,何尝不是一次快乐的精神享受?也不错啊。

题外话:在这本书封底的条形码上方,有一行小字:“上架建议:文学”,忽然在想,他们不会是听过《顽童三部曲》里,《爱情免疫学》被放在书店医学类的书架上、《你睡不着、我受不了》要到医学失眠的分类架上去找的笑话吧?不知道,这条温馨的提醒,是出于可笑可气的前车之鉴,还是富有远见的先见之明呢?anyway,是个很不错的办法,值得效仿一下。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