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真的散文和小说

March 25, 2007 on 2:57 pm | In 书斋札记 | No Comments

台湾作家里,很喜欢听两个人的采访和说话,一位侯文詠,一位吴念真(他的身份可能更多是电影和舞台剧导演),都是土味重重的台湾国语,吧嗒吧嗒像连珠炮般,激荡着热忱的生命力,像一团炽烈的火,浓浓的暖意渗到听者观者的心底,不断的漾开来,时而迸发出睿智幽默的火花,更是让人忍俊不已。

wu.jpg

新节目“爱上陶花园”第一集,采访的好像就是吴念真导演,陶子描述他是一位心里住着一个欧巴桑的欧吉桑,于是当我在书架上看到《针线盒》这本书时,心想,哇,我一定要读一读,看看这位欧吉桑的针线盒里,究竟藏着哪些宝物?

《针线盒》是吴念真以前发表在报纸专栏上的散文合集,文章都很短小精悍,性质多是杂论,对人、事、社会、文化等各种现象的观察与感悟,每一篇都蕴涵着深厚的关怀和慈悲之心,有时显得急切,使笔下的文字稍失沉稳和从容,不够成熟,但倒可以从中窥得几分作者年轻气盛的势头,这大概就是文字的诚实吧。自序开头二十四个字,充满了自嘲、戏谑的可爱,顿时让人感受到吴念真率直夸张的独特性情,“牢骚满腹,空想一堆。欲诉无门,折腾文字。浪费笔墨,骚扰百姓”,顺便记下来,以自勉。

《边秋一雁声》和《特别的一天》是吴念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边》比较早,结集于1978年,《特别的一天》约是十年后,1988年出版。

0010002785.jpg

关注和关怀台湾底层人民的贫穷苦难,是吴念真小说的一个重要题材。出生于台北瑞芳镇,自小生活在矿区,矿工生活自然而然成为吴后来小说创作的来源之一。《巡夜》描写矿区贫乏的精神生活,《悲剧脚本》和《病房》以矿井多发的事故,反映矿工生命无保障的悲惨境遇,其中《悲》一篇,所述的矿井被淹情节和遇难家属“绝望”认命的反应,与散文《无力如我》里写到的发生在作者故乡瑞芳的一次矿井事故非常相似,小说的原型不知是否即自于此。

《白鸡记》《白鹤展翅》《还乡前后》《有鱼的晚餐》等篇,故事的主人公多来自农村,或有残疾,或年老体衰,贫穷的重压,好像在他们肩上落了根,没有移走的可能,命运不仅不眷顾这些可怜的人,反而雪上加霜。吴念真形容自己是个悲观的人,在他笔下,人物没有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能,只有一次次在绝望中挣扎、不被打垮的忍耐,在他笔下,没有明确的悲剧肇事者,是不公的命运,是不仁的天地,在无力的呼号中,带有些宿命的色彩,并且,吴念真非常擅长描写这种人生之而来、注定无可逃的的大“悲”,冷静镇定的语言,催人泪下。

另外,《边秋一雁声》《我达达的马蹄》《怨女·狗与水仙花》《青月茶坊的梦魇》《富饶的山林》几篇,主人公或在精神上受过创伤、或在心理上存有病态,这些大概也与作者在台北疗养院工作的经历见闻,不无关系。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