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逛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April 4, 2007 on 1:26 am | In 到处乱走 | No Comments

遇上每个月第一个周二的博物馆免费日,冲着MoMA的“Picasso and American Art”而去,队伍从五楼排到一楼,参观者趋之若鹜。画展通过比较毕加索与受其影响的几位重要美国艺术家的作品,展示这位西班牙画家对美国绘画长达一百年的持续影响,其中包含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新古典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流派,很值得一看。

另外一个新展,是美国当代画家Brice Marden的作品回顾展,这位后现代极简主义(Minimalism)艺术家的画真是抽象得紧,早、中期的很多作品,用一种颜色刷满整一块画布,不同的画布,刷上不同明暗的绿色或其他颜色,组成系列,乍看,像是干油漆工的活,配合文字说明,大概明了作者的意图是在探索色彩Color、光线Light、平面Surface等绘画的基本元素,不过我迟钝的眼睛,只能走马观花而已。几次亚洲之行,对Marden后期的作品影响颇深,画家迷上东方的书法Calligraph,几幅水墨线条在白纸上游龙走凤的作品,远观,还真有几分神似中国的狂草。

在“Matisse and Beyond”的展览旁,多了一“A Hidden Picasso”的主题,展示一项神奇的发现。通过X射线,在毕加索的一幅“巴黎街景”Scéne de Rue油画下层,发现是一幅未完成的描绘巴黎夜总会nightclub的旧画,两者在表现内容上的反差,与毕加索另一幅以巴黎夜生活为题材的油画Le Moulin de la Galette,三者间形成奇妙迷人的比较。惊叹之余,这发现竟让我心生些许不舒服,仿佛原画“巴黎街景”被X射线“强奸”了似的,也许是我过于敏感吧。

四楼“New Work”视频区,也有一个好玩的作品,由法国艺术家Sylvie Blocher所作,召集了一百名志愿者,每人穿上写有不同句子(法英双语)的黑色T-Shirt,一个个轮流站到镜头前,停住十来秒钟,听上去像一个很无聊、哗众取宠的作品,看了之后,却被其中的妙趣吸引。有的人面无表情、甚目光呆滞散神,有的人一脸严肃、至脸部肌肉僵硬,有的人不时眨眼、或嘴唇犹豫在开合之间,有的人眼角泛着笑意、但嘴唇紧抿,还有人紧张得不停深呼吸、胸脯一上一下起伏明显……没有一张相同的面孔。

来回的途中,照例在火车上看书,找了一本搁在书架已久的杨绛的《我们仨》。想不到Caltrain这般拥挤,去的路上,中途满座,车厢里一片嘈杂,回来,从旧金山始发,不仅已找不到空座,连中间的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手上拎的Subway,早被这一车子的人气,熏得没了食欲。因为是快车,中途只停靠个把站,也就断了再找座的念头。于是,把三明治扔进包里,换出《我们仨》,靠着身旁座椅的侧面,心无旁骛的读起来。

杨绛的语言,平实中,蕴藉着化不开的爱和忧伤,浓得让人心痛,其中《我们仨失散了》一篇,通过超现实的梦境,回忆女儿丈夫离去前同时卧病、妻子两头奔波的情景,写得空灵唯美,富含诗意。第二部分,叙述一家人从两口到三口的历历往事,再大的惊涛骇浪,也已化成淡然的回忆,只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平凡的生活点滴,写得饶有兴味,至情至深。

7399424.jpg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