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南京》Nanking(Bill Guttentag)

April 13, 2007 on 1:41 am | In 影音杂陈 | No Comments

没想到今晚纪录片《南京》的放映竟然满场,差点迟到的我,又只好席地坐在走道上,歪着脑袋把九十分钟的电影看完。倒过来写这个观影的感受,在映后照例的提问时间里,倒数第二个观众站起来问导演,中国政府有否对这部电影提供支持?导演很幽默地回答,他们给予同意的支持,然后加了一句,这是我们拍的电影(“It’s our film.”),而这句话,也概括了我对这个纪录片的整个观感。

《南京》一片主要的着眼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期间、仍留在南京城里、不顾危险尽一切力量保护中国平民的几位善良勇敢的西方人士,其中有著名的德国西门子商人John Rabe(《拉贝日记》的作者)、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Miss Minnie Vautrin、美国人George Fitch、Robert Wilson、John Magee,等等,影片重新找演员来扮演他们,作为纪录片的主叙述者,讲述他们建立难民区(Safety zone)的过程和亲眼所见的日军暴行,基本依照一天一天的时间推进,内容非常详尽细致,包括对几位幸存者的访问,回忆他们的亲身经历,也都很细节化,这是影片的一个长处。

另一珍贵之处在于,影片在日本和平组织成员的帮助下,寻访到当年参与进攻侵占南京的皇军士兵,让他们在镜头前讲述了自己曾对南京百姓或士兵施下的虐行,可除难得有一位表情稍有凝重以外,似乎没有一个人在言语中流露出明显的悔意。不过对日本否认历史的清算,并不是该片的主旨,所以在这方面没有更多的展开。

如果从探讨“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角度看这部纪录片,人道主义关怀的出发点诚然可赞,但总体而言,过于温和而乏善可陈,对战争的反思,只是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一笔带过战时国际社会对日军暴行的缄默不干涉,一笔带过战后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颠倒历史的行为,当然这些不是影片的重点,简略提及,可以理解,只是自己主观上,觉得有点隔靴搔痒的乏味。

不过,影片的结尾终于还是让我感到了几丝不舒服。拉贝、Miss Vautrin、George Fitch、Bob Wilson……,他们的勇气和善行,确实令人敬佩和铭记,但是不是定要透过那些幸存者口中频频的“转世活佛”“再世观音”来强调和塑造他们不平凡的英雄形象,也许值得斟酌。换个角度看,或许这正恰好符合了美国一贯视已为全人类救世主的“国际警察”心态,使影片很易被美国观众接纳。

“南京大屠杀” 的惨剧不只是中国人的事,也是整个人类历史必须正视的一页,对它的记载、复述、研究和反思,绝不是仅凭一部纪录片就能一劳永逸的,借用导演Guttentag自己的话,《南京》是美国人拍的(或者说,拍给美国人看的)讲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但观它在华人世界掀起的轰动,不禁让人发问,这说明和暗示了什么?可能才是这部纪录片给我们最大的深思和反省。

nanana.jpg

No Comments yet »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

Leave a comment

XHTML: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Powered by WordPress with theme based on Pool theme design by Borja Fernandez.
Entries and comments feeds. Valid XHTML and CSS. ^Top^